专家:猪价上涨最多持续到7月 政府未操控
2014-5-19 8:51:1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搜猪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已由4月30日的10.7元/公斤上涨到5月16日的13.55元/公斤,半个月内暴涨了27%,甚至相比去年同期亦涨9.45%。
根据此前某些媒体的相关报道与解读,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召集国内屠宰行业负责人开会,此轮猪价暴涨应与此次会议有关,是“国家幕后操盘”的结果。对此,一位参会人士5月18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事实绝非如此,会议也非约谈会议,只是针对生猪价格的形势分析会”。他表示,调控的目的首先是企稳,如此暴涨绝非政府意愿,而针对前段时间的猪价持续下跌,直到3月底才发出首轮收储,且收储量只有6万多吨,由此也可以看出政府其实是希望借助市场的作用,起到淘汰生猪落后产能、促进生猪行业结构调整的目的,而非一味救市。
“十天暴涨两块多钱,绝非现行的市场供需格局所能出现的现象,这肯定不是市场行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或行业的人为操作。”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事实上,生猪业内人士越来越敏感地察觉到,针对生猪市场的新一轮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松开“有形的手”,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业内人:此轮上涨最多持续到7月
对于此轮猪价上涨,山东青岛即墨的养猪户张立伟十分高兴。但市民买到的涨价猪肉,并非养猪户张立伟他们在猪价涨后售出的猪肉。
“3、4月份的时候我们调研发现,屠宰企业的库里存满了猪肉。”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猪价格大幅、持续下跌,各地屠宰企业收购了大量的猪肉”。但与供应相对应的需求却并未出现更大利好,甚至在猪肉销售的规律里,目前并非旺季。这也意味着,现在出现快速涨幅的销售终端猪肉,消化的是之前生猪价格连跌时的库存,生猪、猪肉的现行供需格局并非出现如此暴涨的根本原因。
对于此番猪价暴涨的背后原因,数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有着基本一致的判断,“除了国家指定的收储企业外,还有不少养猪上市公司也储备了一批冷冻猪肉,长时间储备冷冻猪肉对屠宰企业而言成本很高,所以现在猪价上涨获益最大的是那些前段时间开展冷冻猪肉储备的企业。5块钱以下收的猪,储备还不到一个月,白条猪肉就上涨1块钱,这是赚大钱的买卖。”
但是这样的暴涨也难以持续。上述人士表示,“乐观估计的话,此轮上涨最多持续到7月份。毕竟6月份不是猪肉消费高峰,猪价肯定要回归到盈亏平衡线,这轮大赚一笔之后,预料屠宰企业会对生猪继续采取压价策略。”
养猪户:今年还未下相关政策补贴
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与突然暴涨,引来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猜测:新一轮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正在发生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
事实上,生猪业内人士越来越敏感地察觉到,针对生猪市场的新一轮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松开“有形的手”,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与此相佐证的是,往年此时已有文件或款项下发的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至今却未出台。上述人士判断,“让市场来调节,不代表政府不插手,实际上这代表了新一届政府经济思路的转变,不再是直接拿钱补贴,更多的是通过价格、通过市场来调节。”
5月16日,山东即墨一位养猪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往年都是每头100元、打到卡里的能繁母猪补贴,但是今年从政策到补贴,至今未下。”
上述分析人士称,“今年的这些补贴和扶持政策到现在都没有下,尤其是能繁母猪补贴,首先能看出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意愿,其次就是那句话: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猪价下跌,养猪户担心;猪价上涨,养猪户担心下轮下跌。在生猪产业链上,养猪户是一个敏感的环节。
多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行业发展中,谁参与谁就要承担起行业发展的责任,产业链上任何环节都要为此买单。
- 我国因空气污染造成疾病成本惊人 GDP被拉低
- 工信部:钢铁业淘汰产能2700万吨 加速兼并重
- 5月份多家银行房贷利率均上浮10%
- 德国高速路建电动车快速充电站
- 阿里通信170号段预约火爆
- 美国批准治疗过敏性鼻炎新药
- 券商分析师涉内幕交易被边控 基金经理避之不及
- 6000万三峡项目招标遭质疑:精确报价 仅低2
- 车检改革18项:9月起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