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北京应合并天通苑回龙观
2014-4-23 13:37:3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分都之议,震动天下。
近期,关于北京要将部分行政机构和产业迁移到保定的传闻,风靡一时,虽未最后尘埃落定,但是,北京功能分解,产业外溢,已成定局。不过,与“北京吃不动,天津吃不饱,河北没得吃”的谚语所描述的事实不同的是,北京也并非“吃不动”,在部分功能外移之前,北京本身亦需改变发展模式。尤其是实现相对均衡发展,振兴郊区和新区。
“大城小区”已经成为国际性城市的主流
国际性的大都市,多采取“大城小区”的城市规划模式。
“大城小区”模式的出现,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其实都存在着一个从集中到分散,从大到小的过程。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要集中资源发展城市,导致城市越来越大,各种功能越来越复杂,最后,导致巨大的负荷,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问题。而到了城市发展后期,由于各个区域经过长期发展,都产生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产业区与居民社区,在“内城”形成了分散的功能区,在周边,形成了一些列卫星城。
目前,多数世界性大城市,均为三级模式,即“中心城区——市区——大城市”。最典型的是伦敦和东京。
伦敦既是世界性大城市,也是英国首都,整个“大伦敦”由三部分组成,最核心的伦敦城,约等于北京的皇城东西两区。伦敦城外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面积约为303平方公里,地位略同于北京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其他二十区为外伦敦,约等于北京的郊区。整个大伦敦面积约为1600平方公里,内外33个市区。
在亚洲大都市中,东京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有23个区,面积约62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西部的多摩地区,有26个市、3个町,多摩地域面积大约1160平方公里。此外,在太平洋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尽管地理上与东京都分离,也属于东京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形成了三重区划。亚洲自由港、国际性大都市香港,总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有湾仔、荃湾、屯门、九龙城等18个区。
同在亚洲的韩国首都首尔,是世界第七大城市,面积为605.77平方公里,分为25个区。,而作为亚洲自由港的国际性大都市的香港,总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由于是半岛,地形特殊,传统上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四个部分,有湾仔、荃湾、屯门、九龙城等18个区。
目前,北京内城总面积略为1400平方公里,但是却只设立了六个区,平均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而且,朝阳,海淀,丰台,区域面积均超过300平方公里。在国内城市中绝无仅有。
北京分拆时机成熟
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重新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已经如箭在弦。
事实上,城市的区划,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北京今日的行政区划,就曾经多次发生变化。建国初期,北京曾经在民国时期的基础上,将北京分为32个区,后来,又逐步集中为20个区。直至后来,形成了目前18区的建制。
就发展阶段而言,北京已经完成了从分散到集中的阶段,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特点。今后,从集中到分散,从规模化发展,到功能化发展,将是北京未来的趋势。
2013年,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9500.9亿元,仅此于上海,人均为93000元(折合15000美元),人均收入约5000美元,超过3000美元,基本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
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亦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全球重要大都市,第三产业占比一般大约为70%左右,甚至如香港、新加坡等港口城市,第三产业超过80%。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为76.9%,基本达到了目前发达国家的大都市的比例。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信息等产业,均已成为北京的核心产业,而信息产业和科技产业,北京更是独步全国。未来,北京可大力发展服务业,
同时,从人口总量来说,北京更是远远达到世界特大城市的规模。至2013年,北京人口突破2100万,远超东京、首尔和香港等繁华的亚洲重镇,欧洲最大城市莫斯科人口为1100万,伦敦750万,而北美尚未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号称世界最繁华城市的纽约,人口也不过830万,而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人口更不到400万。
在城市总产值,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发达程度等方面的进步,使北京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基础。而要实现北京的二次飞跃,必须精耕细作。实行更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按照城市功能导向,重新调整行政区划。
北京城区可按照功能进行细分
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需要更深程度地调整行政区划。
目前,北京内城六区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朝阳区是北京最大的区,面积为465平方公里,人口近400万;紧随其后的是海淀区,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近350万;丰台区面积逾300平方公里,人口逾200万。这三个区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足以抵得上一个大城市。
过于庞大的区划面积和过重的人口承载,使内城三区的管理与城市发展日益脱节。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区域内部发展亦不平衡,在未来,分拆北京,已成为北京实现二次飞跃的关键。
在未来,北京市区可以借鉴深圳,实行按照功能分拆的模式。深圳在宝安分拆出光明新区,其功能为“绿色城市示范区”,在龙岗分拆出坪山新区,其功能为“高端产业示范区”。而这两大区除GDP计入原来的宝安,龙岗区之外,其它一些政治和经济事务,全部为深圳市垂直管理。基本等于是独立成区。
目前,北京的内城三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产生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产业区与居民社区,形成了分散的功能区,
朝阳区2013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984亿元,占到全市的20%。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80%。是北京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区。目前,朝阳侧重打造CBD、电子城、奥运等三大功能区,CBD定位于国家金融和服务业区,区域内汇集了北京70%的涉外资源、60%以上的外国商社和90%的外国驻京新闻机构。聚集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首都金融机构最多、门类最全的区域。奥运区以著名的鸟巢,水立方为主体,其实也包含亚运板块;而电子城为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朝阳区高技术产业的70%以上,就地域来讲,这三大功能区更好对应朝阳北部亚洲村和奥运村一带,中部朝阳门至东三环一带,以及东北部望京及大山子一带。
海淀区2013年的生产总值也近3500亿,与朝阳区不同的是,海淀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目前,海淀也形成了五大功能区,东部科教文化产业区是海淀的产业核心区,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关村,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在此区域;北部城市新区是海淀区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南部现代服务区是海淀区城市生活功能核心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是海淀区的生态屏障。
丰台亦形成了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大红门服装文化商务区、河西生态休闲旅游区四大功能区。
未来,朝阳,海淀,丰台可按照功能进行分拆。而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分两步走,刚开始拆分,可以仿效深圳的新区模式,除GDP计入原区外,其它事务管理独立,等待发展成熟之后,再彻底独立。
至于新区设立之后的官员队伍膨胀问题,可通过改革消化,策略有二。一是未来在这些新区,取消或者弱化街道的建制,直接管理居民社区,减少一个层级,或者是参照新区的模式,减少机构,只要政府派出机构,不设人大政协。
期待“天龙城”横空出世
小镇不兴,北京难以持续。
京津冀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在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带动下,珠三角普遍出现了“小城小镇”的格局,如顺德,面积只有八百多平方公里,但每个镇都非常发达。形成了一镇一产业的局面,中国的家具王国、家电王国、木工王国,均在这些小镇产生。未来环渤海区要赶超珠三角经济区,比拼的不仅是大城市,还有小镇。只有小镇的普遍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
此前,我一直呼吁,北京需逐步摒弃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实现点状的小镇式繁荣,其精髓即是造就产城一体的新区,同时实现部分郊区的振兴。
北京此前有设想宏伟的“东扩南进”计划,未来通州,房山,大兴,顺义等都将成为新的重镇。
新区崛起,精髓在产城一体化。这里存在一个先产后城,还是先城后产的问题。亦庄的崛起,遵循的是典型的先产后城的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亦庄周边,也逐步形成了生活区,初步完成了产生一体化。
但是,北京需要更多元和丰富的发展模式。
未来北京不少的地方,可能存在倒过来的模式,即先城后产,尤其是对于一些著名的“睡城”亦是如此。睡城的存在,凸显了北京区域规划的不均衡和不协调,北京产业不用着急外溢保定等河北城市,先在郊区外溢,可能更为现实。
北京最著名的天通苑和回龙观两大睡城,一直被人诟病。其特点就在于有城无产,每天规模庞大的就业人口,从这两个特大社区来回市区,使市区交通压力剧增。未来,这两大区域,完全可通过先城后产的模式,完成产业植入,整合为北京的新城区。
未来北京可以天通苑和回龙观为基础,整合朝阳的立水桥板块,海淀的清河、西三旗板块,昌平的霍营、沙河板块,组建天龙城新区,目前,天通苑实际居住人口,已达60万,回龙观亦近40万,再加上其他几个板块,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人口达100万之巨的生活区,100万人口,拿到国际上,已经算是一个大中城市了,这是一个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存在。
未来天龙城新区的产业,可通过周边就近转移,如西部的上地产业园,马上土地不够用,东部的望京高新产业,亦可部分迁入天龙城,同时,未来北京市区的部分产业,也可迁移到天龙城新区,先有人口,后补产业,最后实现产城一体,或可为天龙区等后起着的崛起之道。而就地消化就业,亦不会再出现百万人口早晚迁移的乱象,可解北京大城市病。
- 2014年国内服装市场或有望好转
- 我国锁具企业未来发展三大方向分析
- 生物仿制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LED照明“增收不增利”局面如何破?
- 铝合金门窗电商市场发展利弊解析
- 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
- 工信部加强物联网建设 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或
- 《整容日记》票房有望过亿 引爆整形美容话题
- 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市供热产业 电采暖行业迎来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