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量而非速度
中国证券报: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定为“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说明了什么?
宗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到中高速。中高速并不是简单地要多高速度或多大空间,而是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在此过程中,要落实新发展,更多关注我国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如果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即使有高速度也不要。希望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更多是要让新经济内容增加。在此过程中,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把整个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实现我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化。
中国证券报: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GDP增速为6.7%,是如何预测所得出的?
宗良:整体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空间。按照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假设是6.7%,预示着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保持在6.43%以上,“十三五”目标就能实现。这样的话,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来说就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不像原来必须在6.5%以上,现在保持在6.43%以上就可以。未来几年可以保持在6.5%左右,这是执行目标,但在执行时可略微朝前赶。
2017年我国GDP增速预测为6.7%是综合考虑三大需求合理的平衡:其一,出口有望取得一定好转;其二,消费基本维持合理水平;其三,投资相对平稳。三大需求基本平衡,为经济增长奠定较好基础。同时,如果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能取得进一步成效也会创造更好条件。其中,“一带一路”是关键环节。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会开拓相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企业提高效益奠定一定基础。
中国证券报:当下经济已探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宗良:“十三五”期间经济能保持在6.5%左右或6%到7%的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增长速度。“十三五”后,增长速度甚至有可能再降一点。关键在于保持一个合理增长速度情况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数据。未来应更多看经济质量,如果我国能在一些颠覆性技术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5G技术、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核聚变等技术,一方面经济速度会快一些,另一方面即使不快也不会着急。
如果我国未来能在这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中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我国潜在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底”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变化,那么“底”就和现在的差不多。因此所谓的“底”在不同情况下并不一样。我们能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又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平稳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才是中国未来走在前列的关键。
政策助力转型升级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明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宗良:目前情况下,我国总的目标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可以概括出政策的基本导向。首先,财政上是积极财政政策,在支出上更加有利。税收上适当下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货币政策来说,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太宽松会压低汇率。
其他政策上,比如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机配合,从全球化角度看,如“一带一路”;从国内看,比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和东北振兴。另外,要在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中国证券报: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注意什么?
宗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去掉了一些低端产能。PPI在54个月后开始慢慢回暖、逐渐变正,这种趋势可能持续。但此时容易出现一种倾向:既然改革出现效果,其他的就不用进行改革。不能因取得一定成效就不进行改革,要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去掉低端产能,不断实现高端产能转型升级。
在2016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明年更有条件推进转型升级。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中的低端去掉、提升高端,在一个较高的阶段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匹配,这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好的条件,既可以实现短期稳定,又能解决长远的转型升级问题。
- 人民币中间价创八年半新低 离岸人民币失守6.9
- 外媒:世界经济去美元化难阻 中俄终结西方主导权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日大幅下调219个基
- 20省份11月份CPI涨幅扩大 这两地涨幅超过
- 发改委价格监管平台 经济制裁超121亿元
- 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共赢期待 是智慧方案的提供者
-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境内外汇率倒挂背后:央行或干预
- 美联储加息触发新兴市场资金外流风险
- 人民币内外利差抹平 年底流动性承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