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全方位跨越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具体表现在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核能核技术利用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
为此,《纲要》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探明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调控机理,揭示区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机理与机制,初步构建我国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体系,夯实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引领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突破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与预警、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套技术100套以上,重要授权专利300项以上。创新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管理模式,形成技术政策30项以上,技术标准100项以上,全面满足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技术需求。
“十三五”期间,还将新建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
一批环保科技专项启动
“十三五”将有一批环保科技专项陆续实施,财政资金等资源将提供支撑。
《纲要》提出,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治理、废物资源化、化学品风险控制、核与辐射安全等领域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集中解决一批重大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理论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十三五”还将参与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构建高分卫星环境遥感应用技术体系。
根据介绍,高分专项将是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重要的技术基础。东兴证券分析师称,高分专项应用领域广阔,卫星产业持续看好。到2020 年,通过高分专项实施,我国将建成先进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测系统,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对地观测能力。国产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将在农作物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资源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益于国家高分专项卫星研制费用持续投入,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相关企业将持续受益。
- 政策力挺环保产业发展 监测设备需求有望大增
- 2020年固定污染源需持证排污 火电造纸行业率
- 电力过路费可能少收 国有电力公司短期利润或有折
- 输配电价改全面推进 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达1
- 电改进入深水区 万亿元配网市场将逐步激发
- 五煤企动力煤再降 业内称年后易现价格拐点
- 亚洲第一石墨矿勘探新数据:储量超10亿吨
- 陕西产煤地零库存助推煤价上涨 要想拉煤必须先排
- 钢煤初试长协:钢企高价市场不买账 争取低成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