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梳理今年以来的案例,如巨人网络在借壳后“再露一手”的“连环并购”屡见不鲜。过去一年中,已有27家上市公司完成借壳,其中19家公司展开了后续收购,占比逾七成。
追求协同效应,围绕主业大做文章
与部分主营低迷的传统产业上市公司“跨界并购”不同,通过借壳而登陆资本市场的新晋资本力量在后续收购中更热衷产业链整合。
据统计,上述19家启动借壳“后招”的公司,所收购的标的资产均与其主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或是横向整合,或是产业链延伸,谋求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站稳脚跟。
有投行人士表示,在审核标准等同IPO的背景下,能够实现借壳上市的几乎都是质量良好、盈利能力出色的企业,所处行业亦前景广阔。另一方面,耗费巨大精力实现借壳上市后,企业大多有着迫切的产业布局需要,一旦获得上市平台,其将迅速整合产业链,从而占据行业优势地位。
发行股份、现金采购等方式均有涉及
观察借壳上市者的“后招”,不难发现其虽是A股市场新人,但在资本运作手法上已颇为纯熟,对发行股份、现金采购等多种适应市场规则的支付方式均有涉及。
“由于产业整合所购的资产规模较大,上市公司往往会采取股权、现金混搭的支付方式,从而减轻交易各方的资金压力。”上述投行人士如此表示。
南极电商收购时间互联的方案彼便是如此。总计9.56亿元的收购总价中,其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的部分为5.74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的部分为3.82亿元。
有些公司则更喜欢使用现金收购。例如,茂业商业借壳成商集团后,迅速启动对商业资产的整合,先后收购成都仁和春天等百货公司、维多利集团等多项资产,其采用的支付方式均为现金。
据观察,借壳上市企业在后续收购中大多采用纯现金进行支付,比如神州数码收购云科服务,长生生物收购无锡鑫连鑫,都是以现金收购补足产业链。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称,借壳上市企业大多有着较为充裕的现金储备,这也使得其在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更加游刃有余,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纯现金支付可简化审核流程,方便快速整合相关资产。
- 3万亿政府引导基金井喷 投贷联动基金亦启动
- 人民币稳定性增强 跨境资金流动压力仍存
- 专家:一带一路未来关键因素是拓展金融支持手段
- 首批养老金投资额约2000亿 已有省市提意向
- 央行力控稳健货币不过度放水 降杠杆进程加速推进
- 首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年内启动 已有粤鲁各1
- 人社部:社保基金收支增幅放缓 过亿退休人员待遇
- 人社部否认六地区医保基金收支不抵:仅天津结余不
- 北京多家银行落实“认房不认贷” 首套房利率仍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