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负责这项基金组建工作的中国诚通集团说,几家国有大企业会为国企结构调整基金提供1310亿元的首期募集资金,该基金最终要吸引总计3500亿元的资金。
报道称,这些钱将投资于国企的并购和过剩产能的化解。它也得到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支持。
这是继今年8月设立规模为2000亿元的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成立的第二项国企改革领域的官方基金。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目的是推动国企改革和创新。
报道称,这两项基金是中国政府为精简国有企业所采用的最新工具。
中国诚通集团说,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将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本着市场为先的原则,投资于像国防军工和战略物资储备这类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
它将促进包括通信、电力和汽车在内的几大行业的重组整合。还将清理钢铁、煤炭和水泥等行业的僵尸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另据路透社9月27日报道称,中国国企的经营管理人员已被告知:如果搞砸了并购交易,有可能被追究终身责任。
报道称,根据中国国务院上月发布的新规定,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较大或重大损失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一些银行业人士与律师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规定。
责任追究处理措施包括扣减薪酬、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即便相关人员已经更换工作或者退休。
报道称,在美国和欧洲,公司负责人很少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被追究个人责任,更不用说刑事责任了——只要他们履行了受托责任就可以了。如果战略举措出现问题,一般来说会敦促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长辞职。
包括此举在内,中国对臃肿的国企进行大规模改革。
报道称,由于手握政府巨资,再加上走向全球的政府授权,国企经营管理人员享有高度的决策自由,经常进行大手笔、吸引眼球的境外交易,而无需担心遭到个人责任处罚。
在急于累积资产的过程中,经营团队所做的调查与市场分析并非总是彻底全面的。银行业人士与律师说,董事会一般会例行批准交易,往往不仔细研究交易的细节或者估值情况。
国企对新购资产的融合问题也不够重视,而这一点对于实现长期价值往往至关重要。
一个律师事务所在北京的国际合伙人熊进(音)说:“国有企业投资引起的担忧越来越强烈。政府认识到,糟糕的海外投资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损失,对改善管控产生紧迫感。”
报道称,银行业人士与律师认为,新规定意味着一些国企经营管理人员将开始不愿做出决策,用好几周时间进行电子邮件往来与开会讨论,让上司承担交易的责任。
参与海外投资的某国有能源公司的一位高管说:“公司高层可能会作出消极反应,对并购机会不给任何建议,不做任何决定。”
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合伙人说:“如果从这份文件的角度出发,对于任何经营决定或者有关任何交易条款的决定,国企经营管理人员都会自问,‘15年后我会因为这件事被追究责任吗?’”
“他们要么会采取个人风险最低的做法——个人风险最低的做法恐怕并非最优的商业决策,要么会请上司决策,确保上司能够掩护自己。这样一来,交易速度就会下降。”
- 五城争做国家中心城市 地方开展城市能级大赛
- 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一体化关键
- 住房公积金被指是别人福利
- 对国企改革八个重大问题的看法
- 互联网+养老产业的投资新机遇
- 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并不在于存与废
- 中国已进入双创黄金期
- “一带一路”引青年创新合作
- 优质公司都在海外上市怎么办?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