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中国工业企业及境内外上市企业在12个月以来首次显现盈利复苏的迹象,但某些行业仍表现欠佳,尤其是能源板块。这一趋势有望在明年得以延续,因EBIT(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呈现反弹信号,而整体营收仅会缓慢减速。
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因此,上述驱动因素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实现较高个位数的盈利增长,进而提高投资回报率。这些因素对于维持离岸中国股票的“加码”立场至关重要。
中国国家统计局称,7月份的工业利润同比大增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个百分点;销售额增速亦从3.9%上升至4.4%。1-7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6.9%,销售额进一步回升至3.3%。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基本稳定,8月份PMI数据甚至超出预期,再加上去年的基数较低,因此未来数月的工业利润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这对上市公司的全年盈利增长来说是个好兆头。
截至8月31日,占MSCI中国指数市值99%的公司已经公布盈利,盈利同比下降9%,而MSCI中国的全年普遍预测是下降4.1%。如果不计入金融和能源企业,总体盈利实际上升1%,占全年盈利预期的48%,好于市场普遍预测的下降3%。
中国的新经济产业表现尤为强劲,同比增长16%。境内外市场整体来看,占市值99%的上市公司净盈利同比下降4%。如果排除金融和能源板块,总盈利上升5%,而新经济产业的盈利同比攀升12%。
预计油价在经历上半年的大跌之后将回稳,提振能源板块的盈利,进而带动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下半年复苏。其他行业的公司将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事实上,中期业绩公布期过后,企业的普遍盈利预测略有上调。
离岸中国股票在近期的反弹后仍有上升空间。除了上述有利的赢利环境,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来看,股票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值。即使经盈利增长调整后,仍比其他地区的股票更有吸引力。
- 世界瞩望中国在创新增长上发挥更大作用
- 警惕全球被拖入两个经济大国的对抗危机
- 日本央行副总裁:不排除进一步下调负利率
- 中国生产率增速之争
- 中国企业盈利初现企稳迹象
- 全球化进程已遭遇瓶颈 随时大崩溃
- 李稻葵:北上广深应为中产阶层提供“平租房”
- 中国哪里盛产土豪:广东千万富豪最多增长最快
- 普京急欲摆脱经济孤立 与日本做重大交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