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倒闭潮加剧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调查的80家规模较大百货企业,2015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却下降12.05%,销售利润率下降19.53%,业绩不振直接导致关店频频发生。而这样的倒闭潮是从2014年开始的。
流通蓝皮书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说。
荆林波: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百货店从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上广开始陆续倒闭。特别是去年,倒闭潮达到相对高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大中城市(百货店)倒闭数量在三位数,就是100家左右。而且倒闭还有几个特点:一是从中心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蔓延;二是倒闭的不仅是中资百货店,还有外国大牌的百货店;第三,倒闭的趋势还在加剧;第四,更可怕的是倒闭的不仅是大型的百货店,中小型的也难逃厄运。
商业地产面临多重困境
百货店的倒闭潮直接暴露出当前商业地产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不减,但是这只限于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却是另一种景象。荆林波认为,百货店本身的“千店一面”与当前网络购物兴盛的大趋势是商业地产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荆林波:目前商业地产的困境体现在总体的开发量偏大。以购物中心来说,目前全国的购物中心大概在4000家左右,正在开发的还有7000家左右,到2025年多有,我们将有一万多家。已经远远超出人均的商业承受面积,以及购物中心的承受量。更可怕的是商业地产“千城一店”,“千店一面”,没有差异化,给顾客的体验、购物带来很多困惑。还有一个大的环境的变化不可小觑,就是网络。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的总量和人群的比例都是比较高的,这对商业地产的开发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审慎开发商业地产
面对这样的困境下,蓝皮书建议,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过度开发商业地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伴随着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启动,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审慎开发商业地产,防止再次形成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甚至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的开发热。
而目前商业地产的出路在哪里呢?荆林波说:
荆林波:实体商业地产未来是三分天下。三分之一现有的商业地产要转型升级;三分之一要进行业态的变迁;还有三分之一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将走向死亡。这是第一。第二,商业地产的开发最终要与市场,要以最终消费者为目的。80后、90后已经是消费主力,对这些顾客,有多少商业地产研究过,关注过。第三,要在模式上创新。一定要告别传统的,吃级差地租,转卖柜台的盈利模式,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从产品的设计和顾客体验的提升上,增加附加值。最后就是商业地产目前最缺乏复合型的人才,必须要了解商品的运营,营销手段,顾客心理,甚至还要懂大数据,物联网的知识。新一代的商业变迁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 13家上市航企上半年亏损39亿
- 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3% 环比小幅回
- 商务部:中国轮胎企业强烈反对美方滥用贸易救济行
- 下一个千亿级服务市场 电子品海外服务将爆发
- 全球船运业遇寒流 韩日造船厂重组求生
- 无印良品在华两年内五轮降价 竞争激烈顾客分流
- 我国电商发展亟须解决物流“痛点”
- 第三批自贸区渐行渐近 内陆自贸区申建步入冲刺阶
- 融入“一带一路” 福建平潭力推跨境电商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