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华北东北黄淮江汉多地告急,雨涝如何解

其他行业  2016-7-25 14:03:3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这次降雨过程是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这使不但广州、深圳、南宁、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被水淹城,太原、邢台、北京等北方城市的居民也不得不在城区内“看海”。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纷纷告急,多地再次发生交通瘫痪、水淹城区的现象。

 

  这次降雨过程是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这使不但广州、深圳、南宁、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被水淹城,太原、邢台、北京等北方城市的居民也不得不在城区内“看海”。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纷纷告急,多地再次发生交通瘫痪、水淹城区的现象。

  是时候了解海绵城市的解决方案,这套包括雨水落下后的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部分完整的系统管控,或许能解大水淹城之困。

  长江水情尚未解,华北东北黄淮江汉等地部分地区一片告急,先后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累计雨量50—80毫米,部分地区90—150毫米,局部可达200毫米以上。

  本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从18日开始,自西向东先后影响了西北3省(甘肃、宁夏、陕西)、华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黄淮2省(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苏皖北部等地,至20日已经波及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等地。

  中国气象局领导7月19日11时签发命令,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为三级应急响应。北京市气象台20日8时40分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这次降雨过程成为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这使不但广州、深圳、南宁、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被水淹城,太原、邢台、北京等北方城市的居民也不得不在城区内“看海”。

  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是一些城市似乎无法避免,在汛期常被内涝困扰,这时,市民们就会追问,城市“看海”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事实上,2014年11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明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至今,全国有30个城市相继开展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的初衷是尽量采用自然生态的方式,来合理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雨水管理问题。

  “两线三区”,明确空间管控

  发生内涝的城市,都有排水管网不畅、蓄水不足、水系截断等软肋,强降水一来,就会或多或少地被暴露出来。

  海绵城市的思路恰可弥补上述不足。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给雨水存蓄预留空间。

  城市内涝的本质是,本应进入河湖水系和土壤中的大量雨水径流,出现在了城区街道、公共设施,甚至威胁到了居民安全。

  武汉市湖泊水域面积的锐减被认为是造成多次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据武汉水务局统计,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现存湖泊只有38个,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三分之一,而且湖泊水域面积也大幅减少。

  北京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各种原因填垫了太平湖,并将部分护城河改为暗沟,丧失了珍贵的雨水调蓄空间。这些做法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管子·乘马篇》中说道:“凡立国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这就是古人在城市选址阶段对城市建设区与河湖水系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既要相对靠近以便于获取水源,同时也要利用自然地形保障排水安全。

  这方面北京旧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京旧城的建设主要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对国都格局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涂经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城市街道格局极为讲究对称和章法,但即便如此,旧城不惜打破棋盘式的街巷格局,原位保留了城中永定河老河道形成的湖泊洼地,即现在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等六海,保留了较强的雨水调蓄能力。

  虽然北京旧城雨水管道能力较小,但旧城水系相对发达,地形竖向设置合理,旧城内历次暴雨都未出现明显内涝灾害。

  明确空间管控,是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中,将市域范围通过城市开发边界线和生态红线的“两线”,划分为生态红线区、限制建设区、集中建设区的“三区”,将城市建设区周边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划为生态保护区,不得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雨水的积存、渗透、净化空间;并在城区保留一定的水面面积,保证雨水的调蓄空间和排泄通道。

  给雨水提供出路

  排水并不意味要将雨水排掉,而是要通过排水系统将过多的雨水输送到河湖、湿地等更有利于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区域,避免造成城市内涝积水风险。

  这就需要建一套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头戏。

  城市在规划和开发建设时,就应该把雨水管渠的建设看成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原有雨水管渠系统进行改造时,一定要保证系统完整。

  雨水管渠不能出现“卡脖子”或“断头”。,它就好比一条小的地下河,从上游到下游,汇集越来越多的雨水,因此管渠也变得越来越大。因为雨水管渠建设年代不一样,造成一些城市存在下游管渠比上游管渠还小、甚至没有出路的情况,这时雨水排泄不畅,就会通过雨水井溢出地面。

  在雨水管渠排入河湖水系时,还要考虑雨水管渠高程和河湖水位的衔接关系。如果河湖水位长期淹没雨水管渠,那么雨水管渠就会因为排水不畅影响排水能力。河湖水位过高时,甚至能够造成河湖水系倒灌,淹没城市建设区。

  在无法自然排水的地区,需要建设雨水泵站,将雨水管渠的排水抽升后排到河湖水系中。近日武汉内涝积水就与此有关,由于此次长江洪峰,武汉全市包括湖泊在内,都在江水以下,排水主要靠泵提水排入长江。

  雨水管渠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活,日常维护很必要。雨水进入管渠时通常会携带泥沙、垃圾等,会造成雨水管道的淤积堵塞等,汛前要清淤。强降雨经常也伴随着大风,甚至会出现冰雹,导致大量树枝落叶随雨水汇集而堵塞雨水篦子,雨水无法进入管渠而形成内涝,这样的事我们常常会见到。

  雨水管渠的排水能力总是有限的,城市排水国标是2年—10年一遇(根据市区人口规模和地区重要性确定)。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标准为3年—10年一遇,对应的降雨强度为24小时145毫米—200毫米。如果出现更大强度的降雨,雨水管渠不足以排除降雨产生的水量时,雨水就会在地面上随地形向低处流动,如果出现水深过大、流速过快,或者在低洼处产生较严重的积水,就可能影响行人、车辆和建筑安全,造成内涝灾害。

  这时已经不能只依靠雨水管渠,还需要超标雨水处置系统,这才是对付超强降雨、防治城市内涝的“神器”,可保障径流得到有序安排。城市防涝国标是20年—100年一遇(根据市区人口规模确定)。北京中心城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100年一遇,对应的降雨强度为24小时270毫米—300毫米。

  超标雨水处置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出路,二是路径。

  出路,为解决超标降雨最终去哪儿。经过模型等分析后,城市中的一些河湖、湿地、坑塘、较大型的公园、绿地、蓄滞洪区等,都可以做为超标雨水存蓄的地方。同时,由于这些区域被淹没的概率很小,可能几十年才淹没一次,因此,可以综合利用这些场地,如建设公园、停车场、体育场等。

  相比出路,路径是更大的挑战,它要解决如何到达的问题。通常发生超标降雨时,城市道路将会成为降雨径流的主要通道,为使城市内超标降雨产生的水量安全有序地到达目的地,需要合理设置道路的竖向高程,并做好道路和最终排水出路之间的高程衔接,保证超标水量可排入。同时也需要保障道路具备部分交通通行的基本功能。

  源头控制

  雨水源头控制,是建设海绵城市中最具变革性的内容,要求改变城市传统的开发建设模式,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减少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

  做法是在产生雨水径流的各个地块内,通过建设透水建材铺装、绿化屋顶、雨水花园、储水池塘、下沉式绿地等分散的雨水储存和滞留设施,让雨水在当地入渗和存蓄,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的原本状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雨水源头控制就逐步成为发达国家进行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例如美国的低影响开发,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等。

  我国各城市也确定了雨水源头控制标准,目前是要求将70%—85%的降雨进行就地消纳和利用。以北京为例,就是要控制的降雨量约为20毫米—34毫米,相当于中雨的水平。问题是,这个控量较小,因此对解决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积水灾害的作用十分有限。

  但也不应夸大这一作用。毕竟,雨水源头控制措施改变了以前城市建设中过于人工化,大量采用铺装、衬砌的做法,使城市回归自然,唤起人们珍惜雨水资源的意识。

  另外,雨水源头控制措施也具有控制污染、净化河湖水体水质、减少用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和缓解洪涝灾害等多重功能。

  我国传统雨水管理中,没有充分重视到雨水源头控制,因此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中,就着重强调了该部分内容,各城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突出了这一绿色生态的新要求,这是转变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同时,应当认识到的是,发达国家在推广雨水源头控制时,其主要洪涝灾害问题已经基本通过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得以解决,而我国城市存在的传统基础设施欠账问题,需要继续重视海绵城市中防洪防涝系统的建设,兼顾水生态和水安全的关系,推动城市综合协调发展。

  海绵城市包括了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部分形成完整的系统,需要规划、住建、市政、水务、园林、交通等多部门通力协作,让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都要有利于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经过我们的长期不懈努力,当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海绵城市时,内涝积水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6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洪涝暴雨出现有望推动水利建设,加大水

南方多省的洪涝灾害刚刚过去,北方多地又遭遇暴雨袭击,2016年7月18日以来,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连续...[详细]

BAT巨头涌入,在线医疗前景广阔

在线医疗(eHealth)是指利用互联网或是移动互联网提供医疗服务,即提供医疗服务中任何一个环节采用互联网或移...[详细]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激烈 行业利

近些年来,我国虽在审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市场竞争十分...[详细]

公共安全教育行业市场化改革,市场规模

最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速度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信息,2016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详细]

旅游新天地 自驾车房车游

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进会7月5日在北京召开。自驾车房车旅游是发展速度快、消费潜力大的领域。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详细]

镁电池研究持续发酵,行业规模逐渐成型

我国镁的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具有开发镁电池的独特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在2012年前后开展了镁电池方面的研究...[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