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弯道超车 硅谷靠的是什么?
2016-7-21 15:18:5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金融科技是上半年最有热度的词儿之一。早前的“互联网金融”摇身一变成了洋气的“Fintech”(Finance+Technology)。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估计,全球范围内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初创公司数量已高达4000多家。花旗则特别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远远超过了颠覆银行业的临界点。
在中国市场,既有像市值高达600亿美元的阿里金服,也有像倒掉的e租宝这样不靠谱的P2P借贷平台,还有现在专注高端技术开发的金融科技企业。
短短几年,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丑闻尚未散尽,外衣倒是已经换了一件。那么,中国的Fintech企业出路到底在哪里?是向硅谷的相关企业看齐,还是走出自己的节奏来?
撕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真相:P2P只有不到5%存活率
的确,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领先于全世界。从市值上看,世界前五大互联网金融机构中,4个都来自中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这个领域鱼龙混杂。“蹭概念”或是试图用新名头来吸资金落地的空壳公司不在少数。造就专访了几位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一起来解读金融科技到底是行业不可阻挡之趋势还是一场概念炒作?
“ 未来全国可能只有200家P2P存活”
—— 孟添
“根据业内统计,2016年6月份全国累计平台是4127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1778家,占总数的43%,一些行业专家预测,未来的P2P平台数量,全国可能不到200家,或者更少。”
“ 监管目的不是打压,而是让P2P健康发展 ”
—— 王喆
“P2P平台在2014和2015年间取得爆发式增长,在2015年底平台数量达到了2600家。与此同时,2015年一共爆发了近900家问题平台,有些是坏账无力承担而跑路的、有些是诈骗的。为数不少的P2P网络平台已经跑偏了,出现了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苗头。因此,监管出手整治。目的不是为了打压这个行业,而是希望可以更健康地发展。”
“ 中国贷款诈骗率远高于美国 ”
—— 杰森·琼斯
“目前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于全世界。中国P2P平台问题不断的终极原因是:在中国有50%的贷款违约是因为诈骗,而在美国比例只有1-2%。然而,除开诈骗这个原因,中国信用良好的借款人的概率比美国高很多。也就是说,只要这个人本身没有诈骗的目的,他因为信用关系而违约的可能性要比美国低很多。最终中国可能只有200家P2P企业能够活下来。”
“ P2P是中国金融体系很好的补充 ”
—— 连平
“P2P在最近这两三年,累计成交已经达到2万亿以上。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8千多亿的成交资金量。毫无疑问,在服务小微这一块,P2P展现出了特有的生命力,其互联网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匹配。长期以来,中国的普惠金融需求被压抑。P2P的出现,对传统金融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目前,最需要建立的是征信体系,来让这个行业更为完善。”
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野蛮生长已告一段落,但全球化的Fintech产业是否另一个“风口上的猪”故事?“金融科技”到底是会重蹈互联网金融概念炒作的覆辙,还是像中国电商那样,以弯道超车硅谷真正实现突围?
Fintech概念在中国兴起至今,已吸引了不少资本兴奋涌入,感觉这是一块值得中长线投资的价值洼地。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曾经试过多个宣称做智能投顾的APP,下载之后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品。所谓机器人理财可能也只是吸引投资人的噱头。
“ 中国互联网金融凸显监管漏洞 ”
—— 邹昊
“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和美国或欧洲所提的金融科技不完全一样。中国更多的是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是金融,而非在科技上。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是监管的漏洞。最近倒掉的几个企业,比如易租宝等,他们更愿意买豪车、买酷炫的办公室来骗更多的钱,而非愿意在技术方面投入更多。
“ 一些企业换件外衣继续享资金热捧 ”
—— 陈文
“金融科技这个概念之所大热的原因是:一方面,想继续做金融的企业,发现很难获得牌照,因为有些地区已经暂停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这些企业为了继续开展业务,希望借这个新概念落地。但其实,真正具有核心技术的公司还很少。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这个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反思,迫切需要造“新词”来吸引新的资本。”
“ Fintech更需注重个人隐私 ”
—— 井贤栋
“用科技来帮助金融做得更好,用科技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定价效率、服务效率。Fintech企业还是要回归到金融的本质上,围绕用户价值而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应加快立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 Fintech不是简单复制线下服务 ”
—— 曹阳
“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寻求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平衡。金融科技不是单纯地将线下的金融服务流程复制到线上,而是从更深的层次将金融和科技相结合,从客户获取、风控等方面,提升金融的有效性。”
“在风控体系上,除了利用第三方合作数据之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算法和分析能力。不仅要利用大数据,还要用smart data,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提升效率和精准度。”
“ 未来属于擅长大数据分析的Fintech公司 ”
—— 黄益平
“互联网金融主要面对的群体是80、90后。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提供了很多创新的机会。所谓创新,不是简单地监管套利。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监管已经在越来越严格。因此,未来属于擅长大数据分析的金融公司。通过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控制金融风险。”
“ AI的参与让Fintech效率从量变到质变 ”
—— 邹昊
“金融危机与全球股市震荡后,更加强化的监管对传统金融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将倒逼注重科技的金融企业创造更多高端技术来解决产业难题。”
“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技术参与进金融行业里,才会让Fintech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未金融科技领域的几个重点发展趋势,包括被动型投资产品对主动性投资产市场份额的侵蚀,机器自动化理财师(Robert-advisor)等。”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强力监管和发展瓶颈之时,“金融科技”概念在年内迅速崛起,从模式研讨到行业定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摇身一变,希望以“金融科技股”的姿态继续享资金热捧。但也有业内人士理性预估,Fintech要在中国发展得有声有色,或许至少还需五年时间。
不管是草根出身的平台还是带着人工智能、科学算法技术的海归精英,要明白的是,决定Fintech行业能够走远的重要因素,恐怕还是得取决于中国市场的用户人群。
在刚性兑付尚未被打破、民众的财富管理成熟度仍很低、投资者教育远远不够的市场上,若不能深入了解中国的用户需求,真正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运营金融的效率,而只是简单走套利交易的老路,金融科技概念可能不过是一场绚烂的烟火。
- 云知声提出“语用计算”概念 AI距离我们究竟还
- 马化腾给创业者的3点建议:行业跨界领域中最有机
- 刘慈欣科幻访谈记录
- 京东叫板富士康,看谁能管理好上百万员工?
- 票房十倍差距,《大鱼海棠》与《摇滚藏獒》你怎么
- 只需要100亿,王石就能把宝能搞垮
- 在质疑与资本追逐中成长的VR直播,创业者都有哪
- 马光远:下半年房价会怎么走,还能大方出手买房吗
- 日本游戏开发者中畑:我是怎样在中国被盗版还赔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