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7月1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某论坛上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学术界就陆续有关于“流动性陷阱”的分析和讨论。不过,从官方层面而言,上述表述还是第一次。在此前一天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盛松成也有谈及M1/M2剪刀差的言论。他指出,企业持币待投资,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于是把大量的钱留在了活期存款账户上。
盛松成解释说,M1是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目前,M1已超过44万亿,但其中只有6万多亿元为M0。记者据此简单估算,趴在单位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规模约为38万亿元。
主因:企业持币待投资
7月16日,盛松成在前述论坛坦言,“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M1与M2的增速差距便不断扩大。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 11.8%,而M1的增速高达24.6%。二者的差值已经由去年10月的0.5个百分点,升至今年6月的12.8个百分点。
对此,盛松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持币待投资。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于是把钱又留在了活期存款账户上。此外,还有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可能对M1形成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李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货币释放出来后资金可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更多地推高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
M1/M2剪刀差的形成是因为随着个人储蓄到买房的过程,余额6.28万亿元。以此计算,单位活期存款约为38万亿元。
盛松成:货币政策需财政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M1的高速增长往往都伴随着经济的向上运行,而目前则恰恰相反,这是我国近20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纵观过去两次M1“异常”时期,不仅推高了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还开启了为期更长的高通胀时期,且随之而来的就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提高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和防风险(央行工作目标)上有所警惕和侧重。在经济增速下行时稳增长,在通胀风险抬头时防通胀,结合相关部门政策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这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稳健货币政策的微调方向。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也撰文指出,鉴于M1和M2的增速已不同程度偏高,经济运行中已出现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投机性和脱实向虚行为,未来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灵活和适度,这样或许更有利于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结构性问题更多地还是需要依靠金融业的结构性调整和MLF、PSL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来逐步加以解决。”
- 中国私营企业井喷式投资美国 美媒:规模首超国企
- 统计局: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9
- 中国推重点工程包稳增长 已完成近六万亿投资
- 重组步伐不断加快 年内央企有望整合至百家以内
- 发改委上半年核准固投项目96个 总投资4616
- 产业链金融试点扩大在即 财务公司的业务边界或向
- 上半年大宗商品现创纪录上涨 又是哪些板块在搅动
- 发改委:上半年核准了9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总
- 德国6月消费价格指数仅比去年同期上升0.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