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看电影,和朋友外出聚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习惯正所谓“钱包可以不带,手机不能不带”。“刚才听同事说,楼下的餐厅用手机支付满50元减8元,这一顿饭就差出不少钱。”在崇文门附近上班的董阿姨午餐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点儿不平衡。难道不用手机就该多花冤枉钱?
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互联网进入到各行各业,改变着传统行业生态,极大地方便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中,互联网+餐饮就是一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美食,而且还能享受到比直接到店消费更优惠的价格,真可谓是一机在手,万事无忧!与此同时,手机“绑架”消费者的担忧也不绝于耳,让一些不会玩手机的中老年群体很受伤,他们只能望着优惠而无能为力,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内心感到很冤枉。
不用手机导致多消费真得很冤吗?笔者以为,不然。目前,花样繁多的消费优惠,诸如限时秒杀、闪惠买单、满减活动等,大都是网络平台为了推广自己并争夺用户资源而采取的促销手段,消费者通过手机APP比价成瘾也是源于各种平台之间互相“掐架”,最终都是形成了“鹬蚌相争,消费者得利”的局面。所以,用手机支付享受到的优惠,大多是平台给予的,商家一般并不会让利,也不存在商家有区别对待的情况。
再说了,“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带来的好处显然要比弊处多,这也是国家鼓励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作为使用手机的人们,都是正常的理性人,会根据事物的好坏选择用脚投票,一个手机岂能将其“绑架”?既然网上订餐、买单如此火爆,那也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正说明了其符合社会消费倾向,符合商业市场内在运行规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积极投身于潮流中,拥抱“互联网+餐饮”。
不善使用手机的中老年朋友产生跟不上时代,感慨成“古董”,这种情况是科技发展中出现的阵痛,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怨天尤人,不能因为不会用就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没占到“便宜”就感到冤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面对,敢于学习,谁说年龄大了就不能学习了?那只是人们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保持自己永远跟得上时代,而不会被时代抛弃。
当然,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对于商家来说,老人群体越来越成为消费主力军。考虑到他们中的一些不能跟上节奏,商家是不是可以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的服务,照顾这部分群体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感受,而不是一味单纯的“互联网+”。总而言之,手机不会用导致多消费不能成为喊冤的理由,要么接受多消费,要么积极面对拥抱消费新业态吧!
- 周亚伟: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的建设
- 新华社再度发文批宜家:你的傲慢都伤害了谁
- 经济政策成为澳大选重要筹码
- “超级工程”的力量和震撼
- 科技实力,让我们一起拥有实现梦想的信心
- WTO报告预测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贸易增长仍将持续
- 万科股权之争绕不过的监管有哪一些?
- 黄益平:所有经济部门都应该市场化
- 冯峰:优秀人才是成功立业的关键资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