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认为,银行业确实进入了一个风险高发期。主要表现在:银行不良率上升、债券市场违约增多以及杠杆率上升。
他表示,金融风险上升可能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第一个因素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和经济发展结构转换这些特殊因素推动不良率的上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经济发展水平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过去的低成本优势丧失,低成本优势丧失导致我们过去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今天不再有竞争力。这个阶段当中就必然会看到有一些企业要关门、有一些工人要失去工作、有一些负债可能要变成不良。他认为,这是导致金融风险上升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第二方面因素,跟政策性的变化有关。过去我们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更多的重点放在机构的设立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但没有把很多精力放在市场的开放、市场机制的运用,尤其是利率、汇率的决定,资本流动和资金配置的决定。而未来,利率市场化必然意味着要打破刚性对付,打破刚性对付意味着我们的不良资产、我们的金融风险可能会有上升。
第三方面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技术因素可能导致一些激励的变化。这个发展的阶段会带来很多好的东西,但同时也有很多风险。
黄益平认为,应对现在这样一个风险,核心问题恐怕还是解决监管的问题。金融市场开放必然会带来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配置的效率会提高,但是同时带来的后果就是金融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会提高。其实就是金融风险会提高。所以,他认为所有的金融改革都必须跟金融监管相结合。
黄益平强调,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应该市场化,都应该放开来,但是金融部门必须受到严厉的监管。金融部门是在全部经济当中应该受到最严厉监管的部门,核心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系统性的风险。所以不管是银行还是资本市场、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必须加强监管。
- 冯峰:优秀人才是成功立业的关键资源
- 税务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营改增前民间投资下降属十
- 宽松是维持信心的一种需要,央行下半年将会继续刺
- 吴晓灵:谁的数据谁来做主
- 警惕公平幌子下的 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 评论:引入移民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究竟是否靠谱成疑
- 上海敬老新政并非是为了“限老”
- 人大校长:供给侧改革仍需要有效需求作为前提
- 供给侧改革满半年,这份考卷到底能给多少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