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又要发智能手表?玩票上瘾了吗?
2016-7-8 15:20: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如今谷歌又要在智能手表市场踌躇满志。据悉,谷歌正在研发两款Nexus智能手表,并将在谷歌推出新Nexus手机之后推出。据称,与Nexus手机相似的是,这两款Nexus智能手表本质上就是同一类型,只是显示屏尺寸不同而已。据悉,谷歌的这两款智能手表将搭载Android Wear系统,采用圆形显示屏设计。其中一款与Moto 360智能手表非常相似,但拥有光滑的弧形外壳形状,这样表带非常贴合手腕,侧面配有表冠以及两个硬件按钮。另一块智能手表与Pebble推出的Time Round智能手表尺寸大体相同。在功能方面,具有心率监测、GPS和LTE等功能。
虽然谷歌在系统方面独具一格,但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杀手级的Android Wear手表,尽管多家竞争对手显示了一些基于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但远没有预想的好,这也是市场期待谷歌自己能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的愿望,尤其是市场一直在预期今年能够看到一些LTE和GPS功能出现在智能手表当中,这样的话,将有利于Android Wear应用的开发。但遗憾的是,市场上并没有大量出现优质的Android Wear应用。
随着谷歌对Nexus硬件产品的投入,并推进Android Wear的发展,也是符合时候出预期的。事实上,我们看到谷歌虽然更偏重于系统和软件开发,但是对于硬件也有自己的情结,在硬件领域,谷歌先后有Nexus手机、Chromebook Pixel笔记本、Pixel C平板、Chromecast电视棒以及Google Home智能音响后,终于又迎来了一款新的Android设备。
谷歌一度时间表示,“Nexus设备未来将拥有更多独家软件功能”,市场还有消息称,谷歌会基于Wear 2.0系统开发全新的APP表盘整合功能。对于谷歌为何对智能硬件也如此情有独钟,其实也是看到现在智能手表市场一直没有真正的旗舰产品,尤其是Android Wear领域还没有真正的王者出现。谷歌亲自发布Nexus硬件,或能避免其重蹈Android智能手机上的覆辙。
尤其是苹果和三星分别推出搭载自家生态系统的智能手表,让谷歌多少感到了一些危机。如果只是凭借OEM商们的努力,Android Wear的发展会如何很难确定,谷歌其实心里也没底。而三星Gear OS现阶段发展的势头不减,对于Android Wear的确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即使不看苹果Apple Watch的理由,谷歌都应该重新审慎看待一下自己的Android Wear的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Android Wear的推出也有两年了,虽然期间摩托罗拉和LG一度也推出了自己搭载该系统的智能手表,但后续的跟进并没有让谷歌满意,尤其是苹果和三星的不断发力,谷歌感到了压力不断增大。事实上,由于搭载 Android Wear 的智能手表是基于语音来完成操作的,语音识别能力等都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发展方向,前提是产品本身的应用能力能够及时跟进。。
针对这次谷歌计划推出的新智能手表,美联社称,两款设备都集成有GoogleAssistant。而且,谷歌“还可能在为这两款设备开发全新风格的表盘”。考虑到AndroidWear 2.0让第三方开发者更多地访问表盘,这种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和Android一样,新Android Wear是一个开放平台,它允许第三方厂商加入进来生产各式各样的Android Wear兼容设备——主要就是各种智能手表。一度时间,谷歌试图通过Nexus手机和Android One来应对定制化系统的冲击,在可穿戴设备方面,谷歌不愿重演手机市场的悲剧,解决之道便是限制厂商的定制权。谷歌禁止厂商修改Android Wear,华为、三星、LG等对此感到不满。Android的高度开放成就了形形色色的定制UI,一大批手机厂商借此崛起,但对谷歌而言,显然不愿意在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延续这种策略,再联想到之前谷歌在规范VR标准等等,都是在回收自己权利的一种表现。当然,市场是不是认同,是不是真的认可这种模式的演变,对谷歌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谷歌也只有亲自操刀上阵,在硬件市场真正地玩一把了?只是偏重于软件应用,系统架构,前瞻发展的谷歌在硬件市场真的能趟出一条路吗?或许微软的遭遇值得谷歌去借鉴和思考。
- 疯抢者需注意黄金还有最后一跌
- 国内电视剧的困境和机遇
- 女性比男性多出57万 香港人口危机给北京上海敲
- 国外科技圈人人都怕的爆料大神究竟是什么来头?
- K12教育VS高等、职业教育,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 机器人投顾并不神秘,但就是想干掉华尔街
- 虚拟货币炒作乱象:创新之名下的明显传销骗局
- 营收接近10亿元,27年的老牌游戏公司炼成的?
- 平台vs媒体:为何Facebook总让内容提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