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移动DSP对于人群标签、人群画像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和成熟,其精准投放的原理正是基于海量人群标签实现的人群定向。在人群标签“人格化”的质变过程中,O2O的数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搭“骨架”,一级标签定方向
O2O拥有的海量真实消费、互动数据,可以有效验证、激活移动DSP的人群标签。用户在O2O平台上主动表现或无意识暴露出的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通常也是用户特征最直观、真实和准确的反映,这一行为数据可谓是用户对品牌所有营销活动的综合反馈。有了终端消费行为数据的验证和激活,此时的“人格化标签”就搭建起了核心“骨架”,确定了用户一级核心标签,就确定了该用户标签的方向或基调,在此基础上对该用户标签画像和特征识别的精准度就大大提升。
通“经脉”,二级标签重拓展
O2O遍布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其拥有的跨行、多纬数据一旦打通,以往孤立、割裂的数据便可形成串联和互推,并联手移动DSP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人群画像。不但能形成用户的特征、喜好、行为习惯、社交偏好、消费能力等细致入微的人物素描,甚至还能分辨出该用户正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发现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关联营销创造机会。此为“人格化标签”的“经脉”,犹如大树枝干,在用户标签的二级数据上形成内涵与外延的双向拓展,进一步赋予人群标签的“人格化”特征。
塑“血肉”,三级标签立形象
O2O自带的地理位置数据,可以为移动DSP构建起精准营销的有效覆盖范围,要知道,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推送可以使广告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尽管互联网让世界越来越小,但用户的活跃范围始终有限,且更容易对熟悉的人、物、事产生信赖和亲切感。此时,基于用户历史和现时行为轨迹数据构建起的三级数据标签,就如“人格化标签”的“血肉”,通过勾勒出用户的日常活动范围和轨迹,从而让用户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也更接地气,移动DSP便可顺利通过“近邻”拉近用户距离,并以“情感”获取用户共鸣。
可以想见,当人群标签经O2O的推动被赋予“人格化”意义,由流量、数据、技术构建的移动DSP广告也随之多了几分温度和人情味儿,而这无疑是更打动人心的。
- 盘点6大新技术 “中国智造”新兴技术成果
- 应收账款暴增 威高骨科涉嫌粉饰业绩?
- 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
-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归属明确 大数据产业有望驶入快
- 科技部:一季度签订技术合同4万余项 成交金额1
- 海外“定制”宝宝的诱惑:海外试管婴儿技术真先进
- 从“重审批”到“重监管” 保健食品管理实行双轨
- 6月财新综合PMI为4个月最低 服务业制造业两
- 统计局: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 修订国内生产总值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