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你是在为健康活吗?

其他行业  2016-6-28 17:04:5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未来什么行业可能会更赚钱?问十个企业家,有八个人可能会回答“医疗行业”。善于抓住商机的企业早就开始在医疗行业布局。说起如何在这个行业中赚钱,商业精英们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问他们平时如何养生?是否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怕他们就会心口不一了。

 

  未来什么行业可能会更赚钱?问十个企业家,有八个人可能会回答“医疗行业”。善于抓住商机的企业早就开始在医疗行业布局。说起如何在这个行业中赚钱,商业精英们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问他们平时如何养生?是否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怕他们就会心口不一了。

  这些年,每当有名人被疾病打败,大家都会跳出来感慨一番生命的可贵,许多人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发誓,保养身体,健康第一,但是事实上呢?你为健康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只有身体才知道。

  为什么人们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却常常忽略?一位是首创核磁共振进行健康检查,并协助李开复重病后,养生恢复的医学博士,一位是帮助过数位不差钱却活不好的成功者正确认识人生的心理学家,希望他们苦口婆心的分析,对大家不会只是一念而过的提醒。

  本能忽略

  主持人:为什么企业家都表现的很珍惜生命,却不愿意花时间了解正确的养生观念?

  郑慧正:我开设了一个需要讲三天的养生课,听众中也有一些企业家,但是,我发现其中没有经历过病痛折腾而来关注课程的人很少。李开复就曾跟我说,“你开设的课程太好了,我听了之后受益匪浅,但如果你在我生病之前来找我,我一定会告诉你我没时间。”

  李开复的话很有代表性,大部分人都没办法控制自己对外在的欲望,却很容易忽略内在的健康,但一个人真得有那么忙吗?

  柏燕谊:人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有帮助、最讨巧的方式。所以不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养生观,而是不愿意选择接受正确的养生观。因为表面上看,投机取巧获得的“健康”,所付出的诸如时间之类的非物质的代价会更小。

  主持人:当企业家面对金钱和生命的选择时,总会感悟颇多,但为什么大部人又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柏燕谊: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就会有失控感和对死亡的焦虑感。这样说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很恐惧自己衰弱和无能的状态,但好了之后就会进行自我本能的忽略,让自己认为这事好像跟自己没关系。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其实更多可能是对这件事的恐惧感采取的自动忽略。就像有的人觉得不舒服,也不去医院看,表面是太忙,其实内在是怕看到真相后,会产生更大的恐惧感和无力感。

  郑慧正:人在接触到疾病的那个刹那,会突然想开一些事。但人又都是健忘的,即使再优秀的企业家也一样。我曾经的老板,在亲人生病的时候,他非常感触,觉得生命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又忘记了健康,而专注到工作当中。

  我前几天也遇到一个企业家,他说上次做身体检查是五年前,因为看到朋友生病,所以他才去检查。我很奇怪,朋友生病跟他体检有啥关系?难道下一次的身体检查要拖到另一个朋友生病时? 所以说,健康不是一时的感悟,而是要彻底想清楚,并融入到意识中的事情。

  价值感单一化

  主持人:为什么很多人对物质的爱惜要超越身体的爱惜?

  郑慧正:大部分人对自己身体都是盲目自信,觉得没有遗传病,也没感到不舒服,自己就很健康。所以,有的人每年都会积极花钱去给豪车做保养,却不愿意花半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身体检查。但对健康来说,两件事是没办法知道的,一是病在哪里,二是发病在什么时候。真正的杀手是不会让你察觉,一定都是一枪毙命的。就像癌症,初期是不会痛的,到了晚期才会痛。车子不及时保养,真不一定会有问题,但身体不爱惜,出了问题就啥都没了。

  柏燕谊: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健康是父母给的。是基因决定的,是听天由命的。但车房钱是自己创造的,对自己创造出来的财富的控制就是在呵护自己的价值,却没有想过,拥有健康、健美的身体,也是一种成就感。这是因为价值感的单一化,只认为物质才是价值。而悲哀的是,这居然也是我们现在的普遍价值观。

  主持人:有些人很迷信昂贵的补品,这种养生方式可取吗?

  郑慧正:坊间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养生方法,比如吃什么东西,注射什么东西就能身体健康,延迟衰老等,总结起来,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简单易行,但从逻辑上推论都是站不住的。

  作为一名从医几十年的医学博士,我告诉大家,想靠被动式的偷懒养生是没有太大用处的。那些昂贵的补品,对身体的好处都是轻微的。特别是想靠这些东西治愈重大疾病是不可能的。如果单纯的养生,正确吃食物,营养就足够了。没必要迷信补品。而且任何商业加工过的商品,营养都不如原生态的食品。

  柏燕谊:有些人嘴上说很重视养生,但并不愿意付出太多的行动。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有优势,别人发生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付出的代价自己不会如此付出。但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又让他们想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换得一般人得不到的资源,获得心理安慰。而且这些人心里更重视金钱、事业、地位。所以他们会选择自认为更快速的健康方式,短期内见到利益,而不会为获得更长远的健康来提前做储备。但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人财两空。

  主持人:企业家要如何正确养生?正确舒缓压力?

  柏燕谊:首先认知上调整。家庭不只是需要钱,还需要有陪伴。不关注自己健康就是不爱自己,不爱家人的表现。在自己完成的下限制定一个运动计划,培养一个健康的爱好,参与一些冲突性小,人际关系简单,没有商业目的的放松活动等都有助于缓解压力。

  郑慧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心灵,养生上升到一定高度其实是超越医学范畴的哲学,一个人的养生观就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一个身体非常强壮的人,整天想搞歪门斜道,我也不认为他是健康的人。

  从身体层面来说,我认为人要顺天而为,比如过了40岁,身体进入衰退阶段,剧烈的运作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损害身体。从心灵层面要接受自己的缺陷,只有接受缺陷人才能更快乐。

  另外,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一定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就像车子开久了,就会有杂音一样。不要刻意用意志压抑或者回避身体的信号,要学会与身体的不适合平和相处。

  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再注意养生,基因、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影响健康,所以要在365天的养生之外,加上一天的身体检查。总之,正确的养生观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才能让生命更有质量和质感。

  嘉宾:郑慧正 爱康核磁首席医疗官、柏燕谊 百诚释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36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电影“IP+”构建文化娱乐新生态圈

文化娱乐内容持续IP化:纵观2015年,整个泛娱乐领域内最热的主题即是“IP”。IP是英文“Intellect...[详细]

手机游戏市场潜力巨大 游戏体验越来

电脑游戏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已经逐渐停止增长,而手机游戏却刚开始腾飞。2015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超过400亿...[详细]

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测序带来的千亿大产

新一代基因测序可以高效地构建大样本量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临床数据进行解读可以实现基...[详细]

科技巨头发力人工智能 将掀起新一轮科

2016年3月,谷歌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网络戏称“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的五轮激烈的较量,...[详细]

山东“非法疫苗事件”后,医药冷链行业

2016年3月,“未经冷藏的数亿元疫苗流入18省”的疫苗案引起举国上下关注。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有9家药品批发...[详细]

国内智慧医疗行业风起云涌,移动医疗市

在“全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智慧医疗不仅是将医患、医务、保险等各医疗组成部分信息互联起来,更是优化医疗健康服务...[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