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集中的脱欧理由是:2011年以来英国经济好于其他一些欧盟国家,吸引了约300万欧盟移民进入英国,但同期只有130万英国人移居欧盟其他国家。如此,外来移民抢走了本属于英国本土居民的饭碗、福利。“脱欧派”指责欧盟体制伤害英国经济,很不公平。
但是,如果英国脱欧,后果也将很严重:贸易额和外来投资将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将下降,欧盟成员居民“自由迁徙”的红利也将递减,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削弱。弄不好,还可能危及英国统一。
显然,如何既体现欧盟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又兼顾到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在“同”与“不同”中确立新的平衡,是英国和欧盟政治抉择的关键。
此次英国脱欧公投,是一次“玫瑰”与“刀锋”同在的公投,既体现其作为成员国的正常诉求,也夹带着争取更大主导权的诉求。而无论公投结果如何,脱欧都是“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尴尬。
英国脱欧公投再次验证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都需要一个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政治文明”的支撑。如果“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能体现各成员的共同利益,不能建立公平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做不到“一体化规则”与“差异化个体”相互协调,就必然陷入扯皮,甚至遭遇对抗和冲突。笔者认为,欧盟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合作+扯皮”期,其机制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而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一体化规则”与“差异化个体”的典范,在走过“扯皮期”、“对抗期”后,最终走向了“成熟合作期”。
近年来,美国政府极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两个新的“经济盟约”,试图取代业已成熟的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TPP和TTIP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带着价值观傲慢,协调“一体化规则”与“差异化个体”的机制堪忧。两个机制对“自由贸易”做出全新注解,除了经济元素,还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按照两个协议主导者的意图,成员间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将由盟约组织仲裁,国家不可介入。TPP还针对中国国有企业制定了特别条款,试图压制中国全面私有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贸易权高于国家主权”的“新规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搞“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尝试。
笔者认为,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各地区天然禀赋、区位特点也很不同,统一的贸易规则应随着全球进步的节奏不断演进,必须随时检视“一体化规则”与“差异化个体”的协调机制。
在这方面,“中国式”的全球化思维更具有穿透力和超越性。在政治上,中国强调“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在经济上,中国强调“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大河有水杏满,杏有水大河满”;在文化上,中国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大国必须承担国际道义,不能搞“强者通吃”、“以邻为壑”,更不能想当然地搞“替天行道”,而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和各地区实际情况,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 社评:英国脱欧公投 犹如高空走钢丝表演
- 纠结和彷徨的英国失落的欧盟
- 英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也可能将撬动欧洲的政治
- 金融交易税:不是万灵丹 只是拙劣的替代品
- 互联网保险需要形成服务生态闭环
- Scott Staples:敏捷开发实践仍然活
- 张明:退欧对英国经济有实质影响
- 徐瑾:英国对欧洲复杂感情可总结为奥斯丁经典—情
- 普通的英国人对退欧到底怎么想的?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