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风险资产普跌,而债券期现货市场大涨,大类资产的反差,折射出了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
昨日国债期货市场各合约全线收高,其中,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606收盘报100.245元,涨0.36元或0.36%,成交9929手。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606收盘报101.13元,涨0.215元或0.21%,成交5809手。当日,交投日趋活跃的10年期国债期货次季合约T1609大涨0.71%,在各合约中涨幅居首,亦创下该合约今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9日,债券现货行情与期货市场形成共振。Wind监控数据显示,9日,中长期限利率债收益率全面走低。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1bp,3-7年国债收益率下行3-7bp不等,3-10年国开债收益率单日下行多达6-12bp,3年和5年期非国开债收益率亦下行7-8bp。与此同时,信用市场情绪已呈现转暖的迹象,3至7年的AA、AA-等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全面大幅回落,部分品种下行达数十个基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9日,商品、股票等风险资产表现暗淡,化工品期货普跌,螺纹钢、热轧卷板等前期风生水起的金属类期货跌停。同日,A股市场继续深幅调整,上证指数收盘再跌2.79%,两个交易日跌去5.53%。固收资产与风险资产一起一落,折射出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温。
增长预期再次面临纠偏
如果说4月PMI数据为乐观经济预期纠偏埋下伏笔,那么4月外贸数据的回落,以及权威人士对经济增长形势的定调,则基本消除了基本面对债券市场的阶段不利影响,在债券市场经历前期大幅调整后,更成为了边际上的利好因素。
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月我国出口下降1.8%,低于预期的下降0.7%和前值的增长11.5%;进口同比下降10.9%,预期则为下降4.1%,前值为下降7.6%。主要贸易伙伴中,4月份中国对欧洲、对美国、对日本出口增速均较上月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进出口数据拉开了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序幕,虽然这才是开始,但结合月初披露的4月PMI数据以及地产销售、发电耗煤等高频数据来看,经济复苏已现疲态,至少说,3月份经济显露出的强劲复苏态势很难得到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对权威人士的访谈文章,文章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3月经济数据的超预期,是4月债券市场全面调整的主要推手之一,眼下经济增长预期再次面临向下修正,加上权威人士对经济增长中期“L型”的定调,对债券市场无疑是边际利好因素。当然,这对风险资产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的再次调整,恰好解释了昨日固收资产与风险资产之间走势的分化。
不光是经济基本面、大类资产轮动等方面,近期货币流动性亦呈回暖之势,减轻了信用债系统性的去杠杆压力,对债券市场也可谓是边际上的积极变化。可以看到,近期随着利率债企稳,信用债的调整压力也有所减轻,部分中低等级债券也出现了反弹,机构集中止损及赎回告一段落,市场系统性调整风险明显趋缓。
市场人士指出,4月调整提升了债券市场安全边际,在3月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刺激下,部分债券甚至有矫枉过正之嫌,眼下多种不利因素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债市修复性行情得以延续,前期一些调整较大的政策债、优质信用债反弹动力更足。
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中长期看,如果经济“L”型持续时间较长,则债券利率风险可控,在理财机构负债成本下行、配置压力依然很大的支撑下,债市收益率有望保持低位运行,但是“L”也意味着经济继续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宽松有度,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重头戏,货币市场利率在目前低位继续向下突破将面临诸多约束,债市利率在下行过程中也将逐渐遭遇短端利率企稳的约束。总体看,短期内利率下行的走势有望延续,但对利率下行空间也不能期望过高。
- 中国进出口银行12日招标发行三期金融债
- 酒店业上市公司加速资产整合 行业并购风起云涌
- 多家中企欲从香港股市回归内地:A股价格远超港股
- 医药行业P2P盘点:数量不多 主要针对经营方贷
- 私募:调整属预期之内 防御仍是第一要义
- 内地银行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速放缓 不良贷款额增加
- 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中国大地保险业绩再创新高
- 6月加息无望 美股仍须警惕“五月魔咒”
- 4月固定投资数据本周出炉 专家预计同比增长继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