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权威律师庞正忠,近日以此案例提醒海外侨胞,在华投资时要先紧扎“篱笆”,谨防商业秘密被侵权。庞正忠是中国最早从事科技法研究的实务专家之一,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专家,曾任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
庞正忠是在国务院侨办“为侨资企业服务网上活动月”活动上作这番表述的。这次活动由国侨办联合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开展,庞正忠与广州增城开发区“侨梦苑”负责人刘棕会就知识产权保护等回答了网友提问。
据了解,当前,侨商在华投资创业时遇到不少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庞正忠提醒,侨胞们在投资前应深入了解中国的法律规范和国情,根据具体情况申请合适的专利。
庞正忠坦言,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侨胞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商业秘密保护不到位。“其实从可口可乐的配方到软件公司的源代码等,都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
他解释说,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就会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对于进驻“侨梦苑”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能否成功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专利保护策略,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
近年,企业在商业秘密保卫战中的战绩多数不容乐观。据上海市知识产权法庭陈惠珍法官此前介绍,近十年间,仅上海一地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率极低,在判决案件中被驳回的达六成。
维权难在哪?陈惠珍表示,无法完成法定举证责任,以及缺乏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其中“要害”。
举证需要专业人士,但管理则不可假手于人。庞正忠指出,商业秘密保护归根到底还是要企业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真正扎紧自己的“篱笆”。
他向侨企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公司制度管理,二是加强企业的员工管理,三是加强对业务合作方的管理。
“商业秘密外泄,多数是因为企业疏于告知员工保守秘密的重要性。”庞正忠表示,企业可以与核心技术人员事先签订“竞争限制协议”和“保密协议”等限制措施,要求他们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并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侨梦苑”是国侨办“万侨创新行动”的重要载体,作为“侨梦苑”负责人的刘棕会,切身体会到侨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渴望,以及面临的难处。
他建议国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华侨华人科技企业开展国际知识产权申报和维权,同时继续加强与海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
- 传媒蓝皮书:今年将迎来虚拟现实产业“黄金元年”
- 海峡两岸携手重金办赛寻找“独角兽”企业
- 浙江制造业迎双创新风口 推“导师制”寻好项目
- 今日起国管公积金贷款审批缩短至10个工作日
- 浙江“十二五”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89条
- 美企多年蝉联外企在华申请注册商标数量首位
- 上海迪士尼已完成内部测试 将于5月下旬启动试运
- 这4大障碍正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增长
-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运行报告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