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和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同时出炉。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青岛市等14个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包括:石家庄市、四平市、杭州市、合肥市等15个城市。
“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评审结果的出炉,标志着新一批项目和财政补贴即将落地。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进行三年补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进一步打开水环境治理的广阔市场。”方正证券环保与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郭丽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廊2000公里以上,住建部则提出力争开工3000公里,对此,中金公司预计,按照每公里造价1亿元估算,将拉动2000亿元至3000亿元投资。长期来看,政府希望建设规模达到8000公里/年,最终20%至30%的城市道路下面都会有地下管廊。
在稳增长的预期下,地下管廊无疑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推进。市场人士认为,在施工技术已较成熟的前提下,难点在于建设资金的来源、建设的管理体制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责任主体,而长期专项金融债券及PPP模式的引入将有助于厘清地下管廊建设融资及相关产权问题。
“海绵城市自身的概念在不断升级,从而大大提升了海绵城市的刚需和市场空间。”华泰证券电新环保首席分析师弓永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最初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逐步发展到解决整个城市水环境体系的问题,让城市水环境循环起来。可以看到黑臭水体、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都装入了海绵城市的项目包里。
华泰证券环保研究员徐科预计海绵城市的市场总规模约为2万亿元。其中,2020年前完成20%,2030年前完成80%。若考虑到城镇化的推进,对更多的地区提出要求,材料、劳务成本等因素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市场空间将近一步增大。
总之,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都将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的城建改造方向,其既有利于“绿色中国”的建设,也对GDP有十分正向的拉动。市场普遍认为,政策性的刺激利好将会持续不断,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多的参与。
- 营改增“最后一公里” 税制切换准备就绪
- 营改增即将全面推开:进项税抵扣遭遇发票难题
- 借高利贷炒股亏损!28岁小伙在家中上吊身亡
- 国务院出台意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 机构:中国经济中期增长难乐观 房地产是最大风险
- 29省份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文件正在起草
- 产能过剩行业违约频发 专家:远低其他国家水平
- 农田水利建设促现代化农业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