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4月8日专电金融信息机构银率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成立P2P平台的数量以及问题平台的数量相比2月均大幅上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投资者不能只看高收益就选择平台,要有风险防控意识。
银率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全国新成立P2P平台共4家,环比上月减少66.7%。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572家,连续四个月负增长。
银率网分析师李先瑞认为,新增平台数量维持低位,正常运营平台持续负增长,将成为P2P行业的新常态。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基调下,P2P平台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整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进入者的门槛,另一方面也会促使现有平台运营规范化,持续不达标的平台将面临生存困境或被迫退出。
此外,2016年3月银率网重点监测的P2P平台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60%,较上月下降32个基点。从投资者收益率分布看,收益率“8%(含)至10%”占比最大,收益率10%(含)以内的比例合计为57.3%,行业收益率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此外,收益率在15%及以上的比例仍高达10.8%。李先瑞认为,长期来看,这种高收益水平是不可持续的,投资这些高收益项目面临较大的平台欺诈或借款人违约风险。
分析认为,随着对平台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监管及清理整顿的加强,P2P平台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从投资者角度看,随着行业恶性风险事件的不断爆发,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更加青睐稳健、合规的平台,逐渐远离疑点较多及实力弱小的平台,导致这些平台陷入经营困境。
从平台角度看,一方面,不少欺诈违规平台在监管及清理整顿持续高压下选择“跑路”。另一方面,一些实力弱小、风控能力差的平台因经营不善而被迫转型或退出。在行业整改期内,平台两极分化、正常运营平台规模缩减的趋势将一直持续。
- 3月外汇储备由降转升释放哪些新信号
- 汇率短期企稳 3月外储由降转升
- 河南投洽会不签意向合同 落地项目资金超3340
- 梁定邦:资产证券化现存监管结构的问题
- 上海暂停金融信息服务类等企业注册 地方监管风向
- 中晋系事件调查:资金链断裂 存在虚假项目
- 央视人士:P2P在央视做广告需银监会开证明
- 线下财富管理风险点暴露 地方监管风向全线收紧
- 国开行14日将增发250亿金融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