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百润股份第四季度业绩及市场表现采访百润股份市场部,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经销商亏本抛货
事实上对于锐澳来说,“2015年实现营收23.51亿元,净利5.00亿元”,这样的业绩远远低于2015年年初业内预估的年营收44.6亿元。
2015年第二、三季度,百润股份的营收分别为15.98亿元、5.81亿元,但是2015年第四季度就下滑到只有1.53亿元。在净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尚有0.88亿元,但是第四季度亏损高达2亿元。对此,酒业营销专家方刚认为,净利单季度亏损是可以理解的,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锐澳的扩张期。这个期间费用兑付少,而2015年下半年费用集中兑付“吃掉”利润。
不过这样的业绩也反映到经销商层面。“不做锐澳了!”近日,有多位锐澳经销商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回答道。与去年年初RIO(锐澳)等品牌一度卖断货相比,如今的市场表现难堪,经销商也是心灰意冷。“现在一箱基本都是亏三四十块钱,因为这是2015年下半年的货。”有锐澳福建经销商钱晓(化名)对记者表示。
钱晓对记者表示,自己还1000多件货没出,不会去进货了,其他经销商都有不少库存,现在基本不会去进货了,都在亏本甩货。
“卖不动了”,一位江苏的锐澳经销商坦言,去年年底到现在大量存货积压,已积压了四五个月的货,到处找人帮忙处理这一批货,已不打算做了。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几家商超发现,在酒水销售旺季春节期间,锐澳等预调鸡尾酒表现乏力,市面上出售的锐澳预调酒,生产日期多为2015年3~7月份。
渠道之乱
锐澳价格混乱,蹿货、假货情况严重,也是造成渠道库存严重的原因。
“说起锐澳,都是眼泪!缺乏团队,总公司控货力度不够。”一位山东锐澳经销商介绍,在流通渠道每瓶锐澳售价为13元左右,餐饮渠道一般为16~18元。锐澳扣除返利后的进货价为每箱200元(24瓶装)。若价格能维持住,渠道利润还可以。然而很多人抛货导致现在150元/箱的货到处都有,甚至更低,更有大量假货、擦边球产品横行,而且更让其伤心的是厂家不作为,价格管控太差了。
也有锐澳业务员大吐苦水:“厂家做市场就是要诚心诚意去对待,老是欺骗,是做不长的。我2015年在上海地区做业务员,到现在门店的费用还没有给到门店,虽然现在不做锐澳,但是遗留问题还是让我头疼。
而对于抛货严重的问题,钱晓对记者表示,其实经销商也很无奈,快到期的鸡尾酒,卖不动,厂家又不派人督导市场,没人来维护市场秩序,广告全集中在线上了,渠道层面的投入太少,只知道到处“铺货收钱”。
在方刚看来,锐澳扩盘期的业绩掩盖了动销问题,扩盘期过后,动销压力就来了,无节制压货导致渠道价格崩盘,操盘手职业操守若不高,无异于“杀鸡取卵”。
预调酒迈入瓶颈期
疯狂陨落,百亿市场泡沫告破。“预调酒不过是个小品类,如同昙花一现。”一曾经介入这个行业的厂家负责人王铭(化名)对记者表示,预调酒实际上只是在经销商以及终端层面火热,真正在消费者层面,还是缺乏品类的底蕴,再加上预调酒企业只注重线上的宣传,忽略了线下的实体建设,现在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
“趋势也能饿死人。”观峰智业集团董事长杨永华这样形容预调酒市场。有市无量是一个行业和品类发展的必经阶段,消费认知和引导需要的不仅是资源投入,更需要的是时间。
“前期厂商都太疯狂了,而没有考虑到市场承载量,整个市场都跟风严重,缺乏品牌基础的品类充斥市场,现在该是洗牌的时候了,强者会生存下来。”钱晓分析认为。
有一直关注锐澳的业内人士认为:“预调酒领域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我个人看衰预调酒行业,没有所谓的平稳发展期,锐澳的母公司早已收回投资并赚了大钱,而股民和经销商双双被套,这实际上是不道德的行为。”
方刚则表示,预调酒已经迈入了一个瓶颈期阶段,锐澳等品牌的预调酒会从“疯狂期”到达“平稳期”。
- 贝因美被指净利润过低 盈利能力堪忧
- 娃哈哈业绩不佳回主业 发力开拓一二线市场
- 三只松鼠代工模式出管理漏洞 疑似瓜子已下架
- 本土啤酒生变数:华润124亿港元回购雪花49%
- 剑南春董事长失联前举报不断 被指涉嫌侵吞国有资
- 三只松鼠瓜子被指甜蜜素微量超标 代工模式现隐忧
- 大娘水饺外资新CEO将上任 “披萨先生”能否煮
- 康师傅净利下滑高达40% 或陷诺基亚式困局
- 星巴克“谦卑”登陆意大利 咖啡王国会买账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