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持续加码逆回购目的在于维持流动性预期稳定,缓解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态势。不过公开市场操作只能平滑短期流动性波动,要平缓投资者对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担忧、对冲外汇占款大幅减少产生的货币缺口,降准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缓解资金面吃紧
继上周四突然暂停逆回购后,央行于本周二进行了1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昨日,央行再加码逆回购,进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持平于2.25%。考虑到本周仅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相当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实际净投放1900亿元,创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此次投放大量资金同当前市场较为偏紧的流动性有关,“股市触发熔断阈值,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也跌跌不休,市场情绪又回归至保守。央行此举意在向市场传达将努力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维持市场稳定的信号。”
有交易员表示,受此前逆回购缩量甚至暂停、转债申购、大行融出偏谨慎、同时近期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未续作等多因素影响,近期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相对困难。在央行“放水”后,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和,总供求相对均衡。
试探降准必要性
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场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作为短期利率调控手段之一,逆回购有助于减轻部分供应压力,但如果能保持较长期固定利率逆回购协议测试,对基准利率甚至利率走廊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工具作用。
“持续稳定的逆回购测试,不仅能够维护市场资金平衡,也能够试探市场对政策的期待程度,主动把握货币政策去向,避免频繁的降准降息带来的市场剧烈波动。如果市场在逆回购加码后趋于稳定,降准的频率并不需要那么频繁,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维持市场资金平衡是更好的手段。”上述负责人称。
也有观点认为,逆回购难以代替降准。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李奇霖分析称,短期资金紧张可能与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累计效应有关,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意在对冲外汇占款减少留下的基础货币缺口,但外汇占款减少从基础货币和银行负债端来讲,是长期限和低成本流动性,逆回购只是缓解短期资金紧张,真正对冲外汇占款下降还是要靠降准。
- 离岸汇率触及6.7 人民币“松锚”美元进行中
- 保监会:做好保险业防范与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 多重利好合力推动反弹 回抽技术空间有限
-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促勤政 部分地区实行免
- 人民币贬值 航企还美元债务优化负债结构
- 全球货币贬值潮 人民币中间价大跌加重沽空情绪
- 为什么过剩产能概念股再次飞了起来?
- 多头发威沪指逼近3400点 一大主题贯穿全年
- 巨震行情融资客触“预警线” 券商平稳过渡“熔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