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央行“驰援”流动性,1月5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态势逐渐回暖。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下行1.7个基点至2.031%,7天回购利率下行1.4个基点至2.400%,14天回购利率上行4.9个基点至3.050%。
继去年12月31日逆回购暂停后,央行昨日早间公告,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00亿元7天逆回购,利率持平于2.25%,该操作量创下了去年9月份以来的单日新高。
逆回购的恢复显示出央行维稳目前资金面的决心。本周来面对部分MLF到期未续作、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发行等短期因素干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资金加速外流的背景下,加之央行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均令近两日银行体系资金面突然边际性“抽紧”,资金价格波动加大,令不少市场人士始料未及。
尤其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加重基础货币供给不足的担忧之际,央行逆回购突然顺势放量至1300亿也属情理中,有利于保持短期资金价格的稳定,也提振了市场对资金面的信心。
民生固收团队研究员李奇霖认为,央行昨日“出手”1300亿逆回购维稳资金面,短端紧张或与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累积效应有关,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意在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留下的基础货币缺口。
而再回顾往年春节前,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量为惯例,以缓解春节前的资金较大需求。而从今年公开市场到期量分布来看,若不计今日操作量,春节前鲜有资金到期。因此,随着今年春节临近,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央行逆回购操作仍将持续,且每期操作量或较此前有所增大。此外,除了公开市场操作,央行或再度使用多种工具来维稳节前资金面。
“但逆回购难替代降准。”李奇霖说,外汇占款减少从基础货币和银行负债端来讲,是长期限和低成本流动性,逆回购属于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且存在资金成本,只能起到短期缓解流动性紧张的作用,真正对冲外汇占款下降还是要靠降准。
- 成品油价新机制:“完全市场化”和“地板价”不矛
- 陈耀:加速城市群培育 可承载我国60%以上经济
- 国企金融与财税 推动L型增长
- 希腊危机再度来袭 退欧风险或将重演
- 美国制造业萎缩 警示经济增长放缓
- 曲折前行 蓄势待发——展望2016世界经济
- 权威人士定调经济将显L型增长 资本市场或先破后
- 今年货币政策是策略 降息频率明显少于降准
- 学者称需加大减税力度 今年财政赤字率或将超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