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深圳拿地王,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表示,目前深圳地价虽然看上去较高,但过几年地块的稀缺价值会再次凸显。“2015年泰禾拿地已经十分审慎,全年只拿了6块地。前两年我们在北京、上海、福建这些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共花了350亿元拿地,但如果2015年去拿,这些地需要700亿。”黄其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首次入深圳夺全国地王
与中海、万科、保利、招商、绿地、新世界等20多家房企大鳄经过激烈竞争,泰禾集团在2015年12月25日分别以27.4亿元和29.6亿元,合计57亿元的价格,获得深圳宝安区尖岗山片区两幅地块,平均楼板价6.2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幅编号为A122-0345地块,出让起始价9.87亿元,成交溢价率高达177.61%。而该地块7.99万/平方米的楼板价,不但成为深圳单价地王,也刷新了此前北京、上海的单价地纪录,成为2015年全国单价最高的地王项目。
对于首次进入华南市场,泰禾集团方面回应,此次落子深圳符合公司一贯以来深耕一线城市的战略。
“深圳毗邻香港,经济发达、高端人群聚集,购买力很强。我们将把‘院子系’引入深圳,开发成一个高端精品项目。”泰禾集团方面表示。
就一线城市节节攀升的土地价格,戴德梁行住宅部董事伍惠敏表示,2015年政策面空前宽松使房地产市场全面趋好,而一线城市的豪宅市场成为2015年住宅市场最火热的部分。
对于拍得全国单价地王的泰禾,其“院子”系列的豪宅扩张,速度相当惊人。
在获得深圳地王的同一天,泰禾还在杭州获得了一个委托项目。泰禾2015年12月25日公告的信息显示,泰禾以2450万元的价格,受让福州盛利俊实业有限公司49%股权。盛利俊于2015年7月以8.82亿元的价格,通过挂牌方式竞得杭州未来科技城85号地块。泰禾披露,公司将接受委托管理开发盛利俊的项目,开发“杭州院子”。据了解,该项目3年内预计合计可增加1.36亿元左右的收入。
如果加上杭州项目,目前泰禾集团已经在北京、南京、江阴、福州、厦门6个城市开发了9座“院子”。在深圳的这一项目,将是泰禾进入第7个城市开发的第10个“院子”。
“不懂金融,就做不好房地产”
有能力在年底拍得全国单价地王,除了有高端产品线作为支撑,还与泰禾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就在拍得深圳地王的前一天,泰禾12月24日刚刚成功发行了规模30亿元的债券。这批发行的债券分为两个品种,限期均为4年、规模15亿,品种一的票面利率7.75%;品种二的票面利率7.95%。
此次公告发行的30亿元公司债,将是公司2015年的收官之作。至此,泰禾2015年通过资本市场先后完成非公开发行40亿元以及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40亿元,从资本市场实际募资120亿。
“不懂金融,就做不好房地产。”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如是阐述房地产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泰禾的融资仍在进行。根据泰禾官网披露的公告,公司2015年年底共向资本市场共计划募集资金215亿元。
泰禾集团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已经成功发行的120亿,其余已获得发行注册许可的30亿元非公开公司债券和20亿元中期票据,以及正在审核的拟公开发行45亿公司债券,将于2016年年初尽快完成发行工作。
中原证券分析师指出,泰禾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一方面与其在商业地产的布局有关。
12月30日,位于福州东二环的泰禾广场正式开业,这是泰禾集团已开业的第三座泰禾广场。东二环泰禾广场项目可谓商业综合体中的巨无霸项目,这一建筑面积150万平米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00亿元。
“泰禾商业未来的定位是高端精品,不盲目追求数量。”黄其森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的时间里,泰禾就在全国布局了10个商业综合体项目,资产规模近百亿元。泰禾集团副总裁朱进康此前向记者透露,公司将采取住宅与商业地产并驾齐驱和租售并举的战略,而在商业地产,公司将于3-5年内在全国布局15-20个泰禾广场。
黄其森认为,目前泰禾商业地产的发展符合集团的战略预期,未来将以此为模式布局全国。他表示,2015年泰禾拿地已经十分审慎,全年只拿了6块地,全部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线及1.5线城市。这6幅土地中,有4幅做院子系的项目,2块做商业。
“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泰禾的战略布局是最清晰、最坚决的。除了在厦门、福州这些福建核心城市外,我们只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布局,三四线城市坚决不去。”黄其森说。
- 新鸿基地产疑贷款145亿元用于开发上海徐家汇项
- 雅居乐已获批发行不超过16亿元境内债券
- 恒大地产豪掷204亿收购周大福、新世界等多项目
- 万科以12.3亿元竞得合肥滨湖商住地
- 保利以9.47亿拍夺合肥瑶海宅地 7250元/
- 再下三城 绿地9.1亿再进合肥摘牌新站商住地
- 万达成都竞得500亩商住地 预投100亿建国际
- 融创26亿获杭州奥体宅地 称新地王
- 首开12.6亿摘顺义地块 北京土地全年收金2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