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Uber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单纯提供一款打车服务并不足够。它还想要成为一个平台,通过提供API,它能够进一步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Lyft区分开来。该工具将能够让Uber扩大触角,同时给开发者提供交通出行服务支持。
那么,Uber的下一步是什么呢?下面就来通过VentureBeat对Uber开发者平台产品主管克里斯·萨德(ChrisSaad)的采访,了解一下它的API目前的进展以及该举措背后的愿景。
该款打车服务是如何帮助填补第三方应用内的“打车意图”空缺的呢?
Uber愿景
萨德在受访时表示,Uber的API旨在打造移动体验,帮助你出行,帮助你顺利到达目的地。他还称,通过满足出行需求让用户的生活尽可能的轻松,是UberAPI团队过去六个月的关注重点。
2014年,Uber开始探索使得它的打车服务出现在更多的应用当中。最初它有11个首发合作伙伴,其中包括TripAdvisor、OpenTable、星巴克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这些大部分都属于战略合作,类似于Uber与谷歌地图的合作。自4月上任以来,萨德就一直把焦点放在确保Uber的打车API能够适用于各类场景,如黑客松上的使用和创业公司产品的整合。
Uber称,截至目前,采用其API的应用数量已经达到“数千款”。萨德指出,“这才只是UberAPI推行的第一年,这只是个开始。”
Uber最早整合的应用包括:Rally,可让你与朋友组织活动的应用;企业通讯服务Hipchat,可让用户在聊天室内叫车;Slack;FacebookMessenger。
UberAPI的未来
Uber称,2016年,它将专注于给其API引入更多的改进。萨德拒绝透露具体的细节,只是说所涉及的特性会针对“打车意图”以外的主题。此外,他的团队将着手改进应用发现流程,同时在中国、印度等成长市场展开更多的行动。
萨德解释道,“在中国、巴西、欧洲和印度,开发者的兴趣十分浓厚,他们渴望给我们提供支持。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其它语言的API本地化工作上做得更好。”
对于中国和印度市场的第三方开发者,Uber计划加倍本地化方面的努力,寻求更多的战略合作,正如其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谷歌地图的合作。它也将走进开发者社区,参与和赞助黑客松活动。
针对印度和中国的举措可能被认为是为了应对Lyft与滴滴出行、GrabTaxi和Ola的战略结盟,但这似乎并不属实。Uber进入这些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印度也已经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市场。萨德指出,“人们为Uber而感到兴奋,其服务在中国和印度很受欢迎。”
虽然Uber已经在涉足其它的交通运输领域,如送餐和快递服务,但短期内该公司还不会推出针对那些服务的API。目前,萨德的团队只是专注于打车服务。他认为,Uber的API也将在帮助用户完成日常活动(如到医院赴约、预订等等)的应用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萨德的团队在持续扩大,目前有20到40人负责API方面的工作,不过它还可从各个不同的团队调派数百人来提供帮助。Uber将会着手扩展其API和增加新功能。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该公司应该能够加快开发进程。
萨德承诺道,“2015年是打基础的一年,而2016年将会是UberAPI引发变革的一年。我们非常期待看到开发者明年通过UberAPI打造的各种移动体验。”
- 10年后新能源车是否取代传统动力?
- 奇瑞未来五年或再造500万辆:自主品牌是否迎来
- 政府补贴逾百亿元 谁将从新能源车赚钱?
- 逆向物流规模上万亿 下一个行业金矿有待挖掘?
- 燃油限值成车企生死线 或倒逼新能源车市场化
- 在新能源暖风中“遇冷”混合动力汽车
- 汽车后市场O2O将需要重新起步
- 大量高污染机动车或“合法”行驶?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需要提高核心技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