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F&D公司是韩国领先的服装企业,也是校服定制领域的领军品牌,在韩国拥有229个加盟店以及十多个生产工厂,在韩国市场广受好评。数据显示,2014年SMART品牌校服在韩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3%,销售额近600亿韩元。对此,波司登方面称,中国校服市场规模巨大,未来几年随着学生对个性化及时尚化校服需求的增加,国内的校服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希望通过和SMARTF&D品牌的校服业务合作,进一步丰富波司登集团的产品组合,在细分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以羽绒服代工和品牌起家的波司登集团自去年起就一直在拓展非季节性服饰业务,并尝试走向海外市场。据波司登近日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该公司利润暴跌48.3%,而这已是继2014年3月曝出利润暴跌33%之后,迄今为止发出的第二次盈利暴跌预警。业内认为,波司登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既与大环境有关,更多还来自于自身。2014年,波司登致力于库存清理,新品较少,盈利空间缩窄,羽绒服业务深陷泥潭。
羽绒服板块的困顿局面直接导致波司登对于非羽绒服板块的渴望水涨船高,2014年,波司登与日本第三大贸易行伊藤忠集团、中信证券旗下金石资本签订协议,以15亿港元认购波司登增发的13.03亿新股。在财务基础与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后,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制定了“三年计划”,将羽绒与非羽绒板块业务占比从8:2调整为5:5,并开始涉足童装和户外业务板块。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波司登应关注的重点并非是对四季化、零售转型的“盲目跟风”,而是应该继续将自己的羽绒板块做大、做精。
昨日,波司登副总裁程伟雄表示,新拓展的校服业务类似团购业务,按波司登的老企业人脉关系理应可以走出一条路径,但该业务在集团整体业务中的占比目前难以估计,未来的业绩表现要视客户拓展数量的发展情况而定。
- 南非将成衣纺织产业摆脱困境就业增加
- 明年中国将扩大服装、围巾等降税范围
- 未完工的上海协和城开发商登广告拟抵制网购
- 广东韶关前11个月出口纺织服装翻一番
- 服装企业在互联网道路上将实现“华丽转身”
- 美国暖冬使服装零售商遭遇极寒 耐克却成例外
- 66款服装被检出不合格 凡客诚品李宁等上黑榜
- 耐克股价创新高 称应感谢中国人越来越爱跑马拉
- 优衣库:唯一对手不是GAP 而是苹果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