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并购的详细内容是,爱尔眼科旗下全资子公司爱尔眼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爱尔”)拟以2.1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股权资产,其中拟以1.82亿港元收购亚洲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医疗集团”)100%股权,此外,公司还计划支付3000万港元用于亚洲医疗集团收购茂天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亚洲护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护眼”)2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香港爱尔将持有亚洲医疗集团100%股权,亚洲医疗集团将持有亚洲医疗服务香港有限公司80%和亚洲护眼有限公司85%的股权。
“这是公司海外并购的首个项目。”吴士君解释,香港的医疗体制与欧美市场等几乎一样,爱尔眼科借此完善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同时,还可将此前公司所欠缺的元素引入内地。
并购标的属区域龙头
公司资料显示,此番被并购的亚洲医疗集团下辖亚洲医疗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香港”)和亚洲护眼公司,其中亚洲香港已在中国香港拥有2家眼科诊所,主要提供激光矫视、白内障治疗等手术服务,亚洲护眼则主要提供全面(包括眼面眼底)专业眼检及医学配镜服务,目前已在香港有5家眼科检查及医学视光中心。
“我们主要是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扩张。”吴士君解释,此前公司明确海外扩张战略后,董事长带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项目,亚洲医疗集团的并购是第一个落地项目。
此外,对爱尔眼科来说,标的公司与爱尔眼科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吴士君解释,爱尔眼科此前在大陆市场的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大型专科医院进行布局,前期已在国内布局了百家左右医院,公司计划在二三线城市进一步深耕,但其拓展模式计划采用诊所或门店模式。亚洲医疗集团的模式则正属于后者,将其引进到大陆后,公司商业模式中可新增诊所模式,能补充公司现有商业模式。
这种布局还可与公司此前相对弱势的广东市场形成联动效应。作为国内眼科龙头企业,爱尔眼科起家于湖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省份,包括湖北武汉,湖南长沙、衡阳、株洲等,公司2015年半年报中透露,公司中部省份子公司的营收达到8.01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约68%。
“此前,这个比例可能更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2013年就已启动全国布局战略。”吴士君指出,公司还通过医生合伙人制、股权激励和产业基金驱动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公司先后进入上海、沈阳和广东等省市,目前已有医院100家左右。其中广东省人口众多,消费能力较强,目前公司已在广东省内布局5家医院。
高端卡位
当下推进海外并购的医疗企业并非爱尔眼科一家。“早几年前,复兴集团已在海外并购医院,今年,华邦健康则已先后收购德国莱茵医院和瑞士巴拉塞尔医院。”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此前的并购主要是医药企业,如今各类专业医院也开始启动海外并购。
“专科医疗机构启动海外并购是为了获取核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指出,国内公立医院人才不易挖掘,而海外不仅有大量的人才,私立专科医院的发展也十分成熟,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学习借鉴海外专科医院的发展经验。不过,这种引入方式可能存在资源整合失败的风险。
“我们并非是为了并购而并购的盲目扩张。”对此,吴士君则坦言,公司寻找并购标的不是围绕热点去找,而是标的必须首先自己本身不错,此外,能与公司的战略相符合,而选择香港作为海外战略实施的首个城市,其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华人,双方好沟通和交流,也可更顺利融合,风险相对较小。
而除了管理方式引进外,海外并购还可在当下逐渐放开的高端医疗市场提前卡位。
“中国的人口数量,决定未来中国大陆将是全球最大医疗消费市场。”上述分析人士也说,而当下随着医改的推进,私立医院和医生个人执业等政策逐步推进,中国医疗消费将逐步分级,而中高端和个性化医疗消费将在未来的市场中的占比提高。
“事实上,爱尔眼科也早已开设这样的服务。”吴士君坦言,公司下辖的医院中,均增设或扩大了VIP诊区,已有部分机构合作进行部分高端医疗服务,但目前,这块业务的占比还不够大。而公司当下主要核心的业务还是针对大众市场,包括并购也主要针对开拓大众市场进行。
“还没将高端列为重要战略层面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针对高端市场的管理理念、服务标准及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亚洲医疗集团的目标人群也是自费人群,其管理理念和标准成熟,但后续,我们还会加强这方面的部署,届时,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先进技术可为公司开拓高端市场服务。”吴士君说。
- 华海药业3800万元打水漂 将撤回8个药品申请
- 华海药业将撤回8个药品注册申请 称与数据涉嫌造
- 泰德制药将陷回扣风波 凯时销售额出现停滞不前态
- 博济医药疑涉嫌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前三季毛利达4
- 仲景背后的“金主”孙耀志:自称为改制曾将职工送
- 东阿阿胶打错算盘 高端定位把市场让给对手
- 辉瑞避税式收购致不满 奥巴马表示此类收购不爱国
- 康芝药业虚增利润致股民起诉索赔
- 医疗业最大并购:辉瑞1500亿美元并购艾尔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