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今年3月16日,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央行就将逆回购操作利率全面上调10个基点。而昨日,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岿然不动。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市场人士认为,首先,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并不低。“在经历了去年末到今年上半年的利率抬升之后,整体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偏高的位置。”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尤其临近年中时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常见的季末抬升。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整体上升,DR007加权利率从年初的2.6709%上涨到昨日的2.9925%。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从年初的2.1120%上涨到最新的2.8317%。
其次,人民币贬值预期正在收敛。“近期汇率有企稳迹象,不需要通过提升利率来进一步巩固汇率。”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告诉上证报记者。
“其实美联储加息变化对中国汇率、资本流动等各方面的影响是在减弱的,加息对美元汇率的影响也在递减,这次加息之前市场并没有太大动静。”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当然,这也和市场在此之前消化了大部分预期有关,“货币政策转向往往是预期阶段的影响最大,现在全球经济运行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不会再有过激反应。”
另外,目前国内经济情况也的确不适宜加息。“从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动能有所减弱,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回落到个位数,特别是对金融业的监管加强以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上升,在经济上行动能减弱的大环境下逆势加息并不合适。”伍戈表示。
那么接下来央行还有没有可能加息呢?
鲁政委的判断直截了当:至少年内央行不会再上调利率。
而在连平看来,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会对银行金融体系带来压力,使得整个体系负债成本上升,现在存款增速较低,银行体系放贷款的大部分资金来自货币市场,如果从同业拆入的资金成本很高的话,银行就有压力及动力去抬升贷款利率,但是这是目前实体经济不能承受的。他预计“下半年经济运行压力或大于上半年”。
因此,就国内货币政策而言,“货币当局首要还是维护市场基本稳定,利率水平处于正常状态。”连平说,“在度过了年中的洪峰以后,进入三季度资金面状况会有所改善。可能6月末是利率较高、流动性较紧的最后一个阶段。”
伍戈认为,从现在到季末,央行将继续通过不同工具来熨平资金流动性,从近期操作思路来看,呵护流动性意图较为明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