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周二刊登在《上海证券报》的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会在6.5%至6.7%区间,增长率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会出现小幅上涨,但不会超过3.0%;工业出产品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在3.5%附近,且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仍是稳健,但强调要保持“稳健中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短期企稳。供给端的约束使得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上、中、下游企业的去库存和煤炭、钢铁等产业的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特别在今年以来加速攀升,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不过,社科院金融所认为,虽然先行指数在2016年触底反弹,但近些年每次反弹的峰值和峰谷依次下移,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在需求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2016年7月至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但问题是民间投资增速在2016年以来大幅下滑,虽然在2017年2月有所反弹,但可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
在消费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2016年实现10.4%,虽然在近些年的波动较小,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性的作用,但其增长率缓慢下行的趋势一直没有得到扭转。例如在2017年前两个月的累计增速只有9.5%。消费在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此外,2016年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只有22025万平方米,累计增速同比下降3.4%。土地购置面积作为重要的先行指标将影响未来2至3年的投资规模。虽然土地购置面积在2017年前两个月的增速有所反弹,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这些数据表明,在“去库存”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借此轮房价上涨逐步退出,而不是大举进入。
与此同时,2016年四季度以来,各地政府为防止资产泡沫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2017年的房地产投资很难复制2016年的增长;考虑到房地产销售到投资传导的时滞,2017年下半年的地产投资将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社科院金融所称,考虑到2017年宏观政策仍然会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施加不小约束,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融资能力恐怕会捉襟见肘。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约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