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指出,本世纪初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历了大幅的跨境资本流入,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资本流出。这与国际大趋势是高度一致的,本世纪初到2013年跨境资本大幅流入新兴市场,自受2013年美联储讨论退出QE的影响,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遭受了资本流入变为流出的突然逆转,出现了本币贬值、外汇储备减少和资本市场动荡的情况。
潘功胜指出了观察跨境资本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对外资产的持有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对外债务偿还的进程。此前,中国对外资产的持有主体主要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最高时曾超过70%,但自2010年后不断下降,市场主体持有对外资产的比例不断提高,到2016年达到了50%。此外,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企业接入了较多外债,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国内的融资环境也得到改善后,企业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加快偿还对外债务,降低货币错配风险。不过,潘功胜指出,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企业外债去杠杆化的进程基本结束,外债的规模开始提升。
潘功胜强调,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正在向均衡状态收敛。2016年年初和年末,美元指数都经历了大幅波动,也引起了中国外汇市场的波动,但2016年底的波动要小很多。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
潘功胜认为,未来中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中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有质量。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仍将是境外长期资本投资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裕,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2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