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紧随美联储持续加息吗?
近两日,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联储、日本央行的议息政策,不出所料,美联储再度加息0.25%,日本央行继续保持-0.1%的利率不变。
然而,让市场颇感意外的是,中国央行在3月16日早晨紧随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度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的市场中标利率10个基点,同时上调了SLF市场操作利率20个基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也将紧随美联储亦步亦趋,进入实际利率不断上升的周期。虽然央行提醒市场对此不应过度解读,但可以预计,央行保持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趋势还将持续。
为什么说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之所以说此次美联储加息行动在市场的预期之中,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一是2月末开始美联储频繁为加息造势。多名美联储官员在不同场合支持加息,3月3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芝加哥发言已经“接近明确”地暗示3月将加息。
二是FOMC会议声明的基调相对中性。只是强调了通胀的变化,对财政扩张、就业等方面影响只字未提,这说明美联储用心良苦地安抚市场,缓冲加息对市场的影响。
三是美联储并未修改加息次数的前瞻指引。在最新点阵图中,美联储对2017年加息次数预期仍然是全年三次(利率中位值1.375%),与2016年12月的预期一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鹰派的态度没有强化。
四是耶伦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言论也没有明显鹰派迹象。她认为:收缩美联储资产规模没有时间表,基准利率上调不一定要缩表;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仍将是渐进加息。
正因为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所以对美元汇率和金融市场的走势造成的影响也相对有限,美元指数甚至还下跌了1.2%,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温和上涨,同时,原油、黄金等期货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涨幅。
美联储加息前景关键看通胀率
从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官方失业率来看,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7%(参见下图)。虽然其中有美国劳动参与率快速下降等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但美国经济越来越接近充分就业的趋势已较为明显。因此,美联储加息的幅度与节奏,关键是看美国通胀水平,美联储也承认,前期过慢加息对后期控制通胀的影响更为不利。
近半年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是合理的回升。
总体而言,2017年的央行货币政策可能面临着两难选择:
一方面防风险、防泡沫和防通胀的政策目标,要求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维持流动性紧平衡,同时,美联储加息使得中美无风险利率的差距持续收窄,央行引导人民币无风险利率上升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尽管当前经济景气处于景气回升阶段,但继续依靠房地产市场补库存投资和PPP主导的基建投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制造业复苏力度不足,难以承受贷款基准利率提高的压力。
基于这一政策难题,笔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采取引导MLF、SLF、PSL、T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升,而减少使用对公众和舆论预期影响较大的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等传统政策工具,但是,金融体系的实际利率将进入一个上升周期,即便贷款基准利率不进行调整,仍将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的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