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东亚现代化看现代汽车新工厂落户重庆
2014-4-24 15:17:0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现代化这匹“天马”,从欧亚大陆的西端发轫,启蒙运动所开启的理性主义潮流,适应了工业化发展和生产关系解放的需要,推动了各西方强国的“大国崛起”。然而,西方现代化模式中,由理性的异化所带来的技术控制人性、征服压倒共生等弊病,历史上造成了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生态失衡等弊病和恶果。而东亚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借鉴西方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发扬固有传统,所形成的包容型的“家国式”现代化模式(合情、合理与合法相结合、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相结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中央引导与地方推动相结合),被实践证明有其合理性,对人类文明也有所贡献。
二战以前的第一波东亚现代化浪潮,以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开端,以“脱亚入欧”后的日本效仿西方殖民主义,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破产为结束。二战结束以来的东亚地区的第二波现代化浪潮,基本上是一个从边缘地区向核心地区相传导的过程,从日韩港台及中国大陆沿海等东亚的边缘地区,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模式,向中国内陆,蒙古等东亚腹地进行传导。
自21世纪初至今,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战略,让西部运用全球分工调整和中国沿海向内陆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打造竞争优势,也发展起来。在像重庆这样的西部中心城市,则打造两江新区这样的国家级新区,营造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制造基地、CBD商圈,吸引全球的资本、产业、技术、人才聚集,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这次现代汽车新工厂决定落户重庆,无疑是近年来重庆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的成就的一个缩影。正如学者张五常指出,“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在于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地区间在一揽子优惠政策组合(税收优惠、企业补贴、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也推动着各地区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招商竞争力。
现代汽车新工厂的落户地选择过程,持续一年多之久,重庆、武汉、保定等城市都开展了对韩国现代的公关和争夺,各路媒体也参与其中,其过程波谲云诡,为我们充分诠释了“兵者诡道也”这一东方兵法和商战思想。而重庆“一纽带”和“两优势”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纽带”是感情纽带,重庆充分运用其在二战时期除了是中国陪都之外,也曾是韩国临时(流亡)政府所在地这一基于历史的感情纽带,开展对现代汽车集团和韩国政府的公关,韩国总理郑烘原4月12日到访重庆时明确表示“现代汽车决定在重庆建设第四工厂,这是韩国企业关注重庆的好例子”。
拥有“两优势”的重庆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一是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城市和内陆唯一直辖市,拥有两江新区和寸滩、西永保税区等开放窗口,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优越,又是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亚欧大市场的内陆枢纽。二是重庆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通用、大众、日产等很多全球著名汽车公司已经进军重庆,重庆已跃升为国际汽车生产重地,伴随着中国中西部消费能力的崛起,重庆的市场辐射能力和汽车工业实力有目共睹。
韩国汉江造就了三星、LG和现代等世界知名跨国集团,近年来这些跨国集团将新工厂落户在重庆、成都、西安这些西部重要城市,无疑是对欧亚大格局的敏锐判断,以及对中国西部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合理研判。从东亚现代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西部选择性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以合理推动自身现代化进程上的巨大胜利。接下来,如何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制度红利,是西部现代化面临的大课题和大机遇。
- 分析:从北京车展看全球车企的中国新攻略
- 从李明远演讲看百度移动真实意图
- 案例解析:从逆向思维寻找突破
- 钢铁行业实质性重组案例分析
- 水井坊国际化之路难在哪里?
- 潍柴动力并购德国凯傲得失分析
- 案例分析:半挂车行业产能过剩
- 决策者面对金融危机应该怎么做?
- 70%日本家庭将在消费税上调后缩减消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