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改革促盐企迈入淘汰赛 区域垄断政府定价破局

食品饮料  2016-10-24 9:14:4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因“专营”“补碘”“利益纠葛”等问题争议不断的食盐行业终于迎来变革。时隔二十年,新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专营企业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意味着食盐终于可以跨省销售,行业格局或将面临洗牌。但专营制度本身并未动摇,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能引发盐行业的兼并重组浪潮。

  《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正准备在年内整合成立新的分公司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应对改革。

  外界多年来对食盐专营制度的质疑与争论从未停止。作为食盐专营的理由,食盐加碘被指只是利益驱使和技术问题。而盐业系统错综复杂的所属关系及利益划分致使盐业改革举步维艰。
  
  盐业迎来竞争专营阶段


  食盐专营制度下最突出的矛盾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利益不均衡,缺乏竞争,企业活力不足。而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以跨区域竞争、政府放开定价,在产销矛盾得到解决的同时,盐业企业即将进入一场“淘汰赛”。

  10月9日,作为新一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放开食盐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全面放开食盐价格;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至此,食盐行业政府定价、区域垄断的格局被打破。

  “原有的专营体制下,生产企业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盐业公司按计划从生产企业调盐供应到市场上。垄断格局下企业主体地位不明确,产业链条中层层提价,产销企业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一位盐业系统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一位盐业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专营条件下,盐的出厂价大约在300元/吨,但市场价已达到6000元/吨。其中生产、运输、分装等成本层层推升价格。

  “从生产端看,食盐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无法直接参与竞争,利益分配不一致。”中盐研究室副主任赵利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盐业体制改革之后,盐的成本构成也会发生变化,有两块成本可能明显增长,一是进超市的成本,二是营销成本。专营条件下,盐进超市是不收费的,但以后可能会有理货费、促销费等项目,为宣传品牌付出的营销成本也会出现较大增长。”

  在赵利根看来,放开价格管制、区域限制后,原有的产销矛盾或将得到解决。但掣肘盐业发展的另一个矛盾——产能过剩问题仍待解决。

  据了解,全国盐的产能大概是1亿万吨,食盐的消费量大概是1000万吨,而99家食盐生产企业的产能超过4000万吨。

  《通知》指出,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

  这意味着,现有的99家定点食盐生产企业将进入新竞争环境下的淘汰赛。

  “放开竞争后,产能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慢慢化解,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落后产能的退出。”赵利根说。

  但是,也有地方盐业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果放开竞争后,监管和保障措施跟不上,这个市场也很难想象。”

  业内人士表示,放开竞争后,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重组兼并浪潮。部分产销一体、上游规模大的专营企业,以及行业外有快速消费品流通渠道的企业可能会在新专营条件下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也将最终形成几大优势盐业集团并存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各省盐业公司目前正在制定改革方案,个别原计划10月份确定方案的省份延期至年底前才能出台。“在实施细则出来前,跨区域销售如何实施,企业间竞争格局如何还不好判断。”前述地方盐业公司人员表示。
  
  名义垄断者


  “说我们垄断全国市场实在有点委屈。目前中盐全资及控股的省级公司只有8家,很多省份盐业公司并不是中盐所属企业。”赵利根表示。

  作为中国盐业行业唯一的央企——中盐总公司的市场地位承载着历史渊源。食盐专营制度可追溯至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其目的是增加税收。这种专营制度形成的垄断归为国家垄断,通常被视为一种合法的垄断。1949年之后,大陆地区继续实行专营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食盐生产、销售,但盐业系统内部构成及隶属关系几经变化。

  中盐的前身是中国盐业公司,成立于1950年,直属中央贸易部(后改为商业部)管理,经营华北、华东、中南三大地区的采购、调拨、运输、销售等业务。

  1954年4月,中国盐业公司与国家盐务总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口轻工业部管理。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盐业公司组成全国性的盐业托拉斯。1968年,托拉斯被视为资本主义产物,被迫解体。1980年,恢复成立中国盐业总公司、国家盐务总局。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盐务总局,授权中盐管理行业,中国盐业总公司成为一家行政性公司。1994年,国务院明确食盐实行专营后,中国盐业总公司又增加了代管盐业管理办公室的职能。2000年4月,经中央党政机关非金融类企业脱钩工作小组报国务院批准,与国家轻工业局脱钩,中国盐业总公司交由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开始从行政性公司向市场化公司转型。

  中盐的市场地位与其行政地位有关,它接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对全国食盐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计划编制,但据了解,去年开始中盐已不再制定计划。

  但中盐的产品并非销往全国各地,公司布局也并未延伸至各个省份。

  记者了解到,中盐系统内有8家全资及控股盐业公司,分别是北京、上海、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天津。除这个8个省份及个别城市如西安、青岛外,其他省份盐业公司均不是中盐直接控制。

  从地方层面看,各省成立盐业公司,归省一级国资委管理。除河南等省份外,绝大多数省、市、县实行政企合一的垂直管理模式,即盐业公司和盐务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些公司的人事、财务等并不受中盐控制。

  “目前我们的市场份额大概不到20%,全国许多地方还没有中盐品牌的食盐销售。”赵利根解释道。

  多位不同地方的盐业公司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证实,当地市面上销售的盐均为本地品牌,部分地区的原料可能来自中盐。

  在谈及改革后中盐的改革方向时,赵利根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盐将积极落实盐业改革体制方案,在“品牌、品质、品种”方面努力,降低成本,细分消费群体,开发高、中、低档盐,形成产品系列。

  “下一步中盐将进一步进行区域整合、产销一体。年内将整合现有的生产、仓储、销售公司,成立新区域公司。”一位接近中盐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争议专营

  然而,诸多改革举措背后,食盐业专营制度本身并未动摇。据了解,全民补碘是食盐专营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食盐补碘是个捷径,但从来没有科学补碘。”跟踪盐业官司15年的律师邹佳莱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1996年5月,为消除碘缺乏病,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成为当代食盐专营的主要依据。

  “全民补碘计划”实施以来,虽然加碘带来的碘缺乏病消除效果明显,但另一种担忧认为,强制补碘会引发另外的病症增加。中国医科大学原校长滕卫平的相关研究显示:缺碘引起的甲亢基本消除,但碘过剩导致的甲状腺疾病正在增加。

  各地虽然有无碘盐的销售店,但其数量之少、购买不便等问题总被诟病。

  邹佳莱认为,碘盐现在市场价6000元/吨,而海盐、井矿盐等价格只有约200元/吨,强制加碘有利益因素干扰。

  邹佳莱还指出,工业盐与食盐生产并无差别,盐业公司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监管缺失,用食盐冒充加碘盐、工业盐当做食盐销售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盐业系统的人则强调工业盐多含有氯化钠之外的有毒成分,与食盐标准不同,一旦进入餐桌危害较大。

  前述地方盐业公司人士表示,加碘盐和无碘盐现在是差异化供应,高碘地区以无碘盐为主。

  在问及碘盐与无碘盐产量比例时,受访的几家盐业公司人士并未正面回应,表示按照《通知》要求,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

  而反对盐业专营的人士表示,是否加碘应基于卫生部门的全面调查,区别对待,不应该让食盐加碘成为专营借口。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1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我国汽车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及产业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很多普通家庭的日常出行工具。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为我国汽车美容行业提供了广...[详细]

我国健身行业潜力巨大,市场集中度将会

近年来,健身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是人们公认的朝阳行业,随着我国的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健身...[详细]

网络游戏行业快速发展,移动游戏将成最

近年来,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中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网络游戏产业的...[详细]

我国水利行业市场广阔,但行业进入难度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近年...[详细]

我国户外用品行业增速下降,电商渠道表

我国户外运动兴起较晚,现阶段受制于户外配套场所、设施及消费能力,我国户外用品消费目前主要集中在徒步、登山、摄影...[详细]

中国国际货代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以大有作...[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