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初,发改委已提及中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据发改委统计,2015年,37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为81%,商用车产能利用率为52%。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引起了发改委的警惕。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2015年末,中国已经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122万辆,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超过了目前可以预见的汽车消费增长。”更令发改委担心的是资本冲动下的造车热,一旦更多资本投向汽车业,中国汽车业可能步钢铁业后尘,很快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因此,在崔东树看来,“2022年左右,传统燃油汽车将进入产销量峰值停滞期。国家提早预防产能过剩,有利于引导更多优势资源及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推动中国自主车企的快速发展。”
令业界欣喜的是,在国家严控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审批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审批的大门越开越大。10月10日,北京长城华冠拿到第三张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消息传出后,公司董事长陆群向上海证券报记者确认:“公司确实收到批复。”这是首家非整车制造业的企业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长城华冠高管表示,作为首家拿到这一资格的新三板上市公司,这将大幅拓展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空间。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核准的批复》,长城华冠旗下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的这个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总投资201815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103006万元,申请银行贷款98809万元。
与前两家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企业(北汽新能源汽车、长江汽车)不同,长城华冠只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之所以能第三家拿到准生证,其对外的表述是“准备充足”。此前,长城华冠称,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以严谨的态度逐项落实各项申报准备工作。
不过,即使拿到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长城华冠未来的经营压力并不小。今年上半年,长城华冠营业收入2039.19万元,同比下降23.13%;利润净亏损3811.677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增加。长城华冠高管称,亏损增长,主要因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业务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本期费用大幅增加。据悉,2017年底前公司首款纯电动乘用车——前途K50将上市。
- 资本角逐单车共享市场 自行车厂:战争还没开始打
- 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 发改委批复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
- 智能立体车库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 智能立体车库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 全套中国标准!一起围观非洲首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 我国首列新能源悬挂式空中列车成功挂线
- 中国铁路首次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 京沈高铁建设正酣 东北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