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经常和人说这话。银行告诉她办点贷款是件好事;政府领导告诉她融资上市你的企业能做得更大;电视台说花钱打点广告,你能卖出更多产品……就连参加两会时,都有媒体给她支招:你为什么不试试这些大家都在用的法子呢?
每到这些时候,陶华碧都会用那句话来应对。
她是个很固执的人,她固执地带出了一家现象级的企业。这家企业从不打广告、不贷款、不融资,他们将产品生产出来,经销商便会带着钞票上门。
这家企业叫"老干妈",她已经成了贵州仅次于茅台的知名品牌。作为贵州企业家的代表,陶华碧经常被拿来和任正非"并列":他们都很低调,都坚持不上市。
任正非卖通信设备、订通讯规则、卖手机,而她只卖辣酱。但在外界看来,他们都是民族品牌的代表:因为她每天能卖出超过150万瓶辣酱,还把"LaoGanMa"卖到了世界各地。
不可复制
陶华碧几乎不接受采访,但过去的几年里,她和老干妈的讨论热度丝毫不亚于某些当红的科技、互联网企业。
她几乎成了一个符号,话题能量来自其过往的言论。
熊市和中概股集体喊回归时,有人会想起老干妈:"我坚决不上市,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我才不干呢。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有品牌被曝出产品国内价格远高于国外时,有人会想起老干妈:"我也不晓得老干妈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国内(产品)确实便宜得多。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小额借贷和P2P迅猛发展又问题频出时,又有人会想起老干妈:"我不欠政府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和代理商、供货商之间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别欠我的。"
商业环境越发错综复杂,越发有人怀念陶华碧这种淳朴的商业逻辑。
很多舆论曾试图分析她的成功之道,并且总结出一大堆所谓的"法则"。但实际上,老干妈的很多"法则"是反常的,其成功路径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很长时间内,这家企业完全是被市场推动着"野蛮生长"。其中的核心只有一点:产品。"产品好就能占领市场,做出品牌壁垒,继而笑傲竞争",这样的道理谁不懂,有什么可总结的?
道理谁都懂,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营销业内有两条颠仆不破的真理:
1.如果有一款现象级的好产品,做什么都是对的。
2.如果做错了,参看上一条。
老干妈是一款现象级的产品吗?说实话谈不上。其产品不存在技术壁垒,也没有工艺壁垒,别人很容易仿制出一模一样的产品。真正现象级的是其品牌形象:数十年"保质保价"所打造的深入人心的"老干妈"形象。
在中国业界,火过的佐餐酱、甚至辣椒酱不是没有,但是很多品牌做大之后要么品质下降、要么价格提升,很快便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食品行业存在很多投机倒把、偷工减料的"机会",它们能创造蝇头苟利,因此总有商家把消费者当傻子。
陶华碧没念过书,知识不多,她只知道卖的东西是给人吃的,出问题要"遭天谴"。所以别人玩套路的时候,他把精力都放在品质上。其他酱料反复提价,老干妈的价格却无比坚挺;火了十几年,它几乎没有被曝出过什么质量问题。
赵丽蓉老师曾在其作品《打工奇遇》说:"小伙杂,我也给你个秘方。"然后提笔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这是最基本的成功逻辑,却是当下最欠缺的逻辑。别说食品界,就是科技领域,都有很多企业天天想着怎么玩营销、搞噱头,结果产品出来后到手三天就得报修,这样的反差对品牌形象的伤害极大。
老干妈从不打广告,不宣传、不更换包装,也没有变过味道和品质,这种常年另类"反常"所灌注的品牌墙,才是其成功的根基。
- 蒙牛董事长详解换帅玄机:中粮不满蒙牛与同行差距
- 黑牛食品涅槃未生:三次转型失败
- 西贝凭什么让肯德基甘拜下风?答案是体制优势!
- 加多宝陷停产裁员风波 公司回应称生产经营正常稳
- 蒙牛迎考:达能系卢敏放接手 业务条线复杂
- 黑牛食品涅槃未生:三次转型失败
- 健达巧克力被曝含致癌物 我国尚无矿物油限量规定
- 加多宝被曝工厂停产高管离职 公司否认称纯属无稽
- 第一届光明酸奶节暨莫斯利安国际酸奶文化节开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