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季度GDP高于预期 亚太股市上扬
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6位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6%。根据15日中国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略高于《华尔街日报》调查的预计数据。另外,15日同时发布的2016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份增长10.6%分别高于预期的5.9%、10%。
数据公布后,亚太股市走势一路上扬。7月15日收盘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收盘上涨0.68%,报16497.85点;东证股价指数收盘上涨0.45%,报1317.10点。韩国首尔综指上涨0.42%,报2017.26点。澳洲股市S&P/ASX200指数收盘上涨0.33%,报5429.60点。台湾加权指数收盘上涨0.94%,报8949.85点。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上涨98.19点,涨幅0.46%,报21659.25点。沪指平稳。
包括路透社(Reuters)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交出的“成绩单”高于预期,多源于中国政府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资金,加大了基建开支,简政放权,并对企业实施减税等举措。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分析者研究称,公布的数据显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趋向稳定。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Daniel Martin认为“在未来数月,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迎来短期回升,而非进一步放缓。”
承继上半年平稳态势 下半年调结构仍是主任务
《新西兰先驱报》(The New Zealand Herald)认为,中国经济虽在近一季度增速维持稳定,但仍面临经济结构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表示,二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有所缓解,服务业是最大的增长推动因素,不过经济结构依然不合理,下行压力依然不小。
《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正处于一轮痛苦的转型之中,打算从基于建筑和重工业的增长模式,转型为更依赖消费和服务业的增长模式。由于产能过剩和通缩,工业经济依然拖累中国增长,但已较第一季度有所好转;涵盖制造、建筑、采矿和发电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6.1%,高于一季度5.8%的增长幅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大亮点,6月份该指标同比增长10.6%,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10%的预期。服务业上半年增长7.5%,略低于一季度的7.6%,成为最大的增长助力。
- 中华保险:30年来秉承客户至上 首创保险扶贫深
- “一元抽奖式购物”变相赌博 曝商业模式藏猫腻
- 外卖行业开始进入2.0时代 粗放式竞争向用户
- 2016年北京已查处违规营业性演出案件13起
- 第五届GBC(中国)挑战赛开幕在即 将会挑战世
- 北京东安门大街完成修整 统一恢复到原20米宽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于20日审议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 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启动失独老人现场评估 提供
- 西电东输项目清洁能源电力外送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