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上半年汽车召回总量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单次最高达到216万辆

运输设备  2016-7-11 15:06: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上半年汽车召回数量总计达到537.6万辆,几乎等于去年全年的总量!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六个月,全国共实施69次汽车召回,涉及约30个品牌,比去年同期整整翻了一番,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其中,因气囊安全隐患被召回的汽车数量超过115万辆,显示高田“气囊门”事件仍在发酵,受影响车企、车型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六个月内,仅有1万辆自主品牌汽车被召回,可见自主车企对自身产品品质仍缺乏信心,对“召回”二字仍有些讳莫如深。

  上半年召回总量创新高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实施69次汽车召回,涉及约30个品牌,召回数量达537.6万辆,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2015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67次,涉及40余个品牌的百余款车型,召回总量达5376173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6倍。而在2016年上半年,这一纪录再被刷新———6个月里共发布召回69次,召回总量达537.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整整翻了一番。

  今年上半年的汽车召回数量甚至可与去年全年的数字相“媲美”。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18日,去年共有76家企业开展了226次召回,涉及缺陷汽车554.85万辆,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7%,创历史最高。而今年仅上半年的短短6个月,被召回汽车的数量就达到了537.6万辆!

  记者统计发现,上半年实施召回的既有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等豪华品牌,还有现代、大众、克莱斯勒、马自达、丰田、斯巴鲁、本田、通用、三菱、福特、标致、日产、广菲克、雪佛兰、雪铁龙、铃木、MIN I等普通品牌,难得的是还有吉利、长城、江铃等三家自主车企主动实施召回。

  单次召回量最高达到216万辆

  据悉,自2004年10月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已实施汽车召回1077次,共召回2533.85万辆。从召回涉及的汽车总成来看,发动机总成召回最多,共召回268次,涉及数量809.79万辆;其次是气囊和安全带总成,共召回134次,涉及数量441.08万辆。

  2015年单次召回数量最大的是广汽本田的思迪、飞度车型,召回数量为413452辆,而这一数字放在20 16年显得特别小儿科。今年上半年,超过去年广汽本田41万辆纪录的召回总共有三起,召回品牌包括别克、雪佛兰、本田、丰田,其中,单次召回数量最大的达到216万辆,创下今年以来单次召回数量最大的纪录。

  5月下旬,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召回公告,决定自20 16年8月15日起,召回部分配置有第三代1.6L及1.8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汽车,共计2160779辆,车型包括2010-2015年款别克英朗(833922辆),2009-2016年款雪佛兰科鲁兹(1149655辆),2010-2 0 1 5年款雪佛兰景程(158965辆),2012-2015年款雪佛兰爱唯欧汽车(18237辆)。召回的原因是上述车辆由于收音机软件设置不够完善,在特定工况下,钥匙遗忘提醒功能可能会缺失,不符合国标要求。上汽通用由此成为今年以来国内数量最大的单次召回事件。

  自主品牌汽车仅召回1万辆

  上半年召回车型依然主要来自于德系、美系、日系这些传统车企,其中召回次数最多的是大众,共发布6次召回公告,平均每个月1次,召回总量达到33万多辆。其次是雷克萨斯、三菱和克莱斯勒,各有5次召回,总召回数量分别为35805辆、39406辆、119029辆。其中,进口车被召回642980辆,占上半年总召回数量的12%.

  难得的是,随着国内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固有观念的逐步转变,今年上半年有吉利、长城、江铃等3家自主车企主动召回,其中吉利发布了2次召回公告。1月,因侧气帘无法开启,吉利召回部分帝豪E C 8,共计1593辆。6月,吉利汽车和豪情汽车召回521辆E C 7和G C 7汽车,原因是上述车型的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此外,长城因电动转向隐患召回8291辆C 20R.江铃汽车因存在漏油风险而召回355辆江铃福特2013年款新世代全顺小型客车。

  多年来,自主品牌召回积极性不高一直广被诟病,这一问题在2016年显得愈发严重。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共实施召回18次,共涉及车辆126万辆,而2015年自主品牌召回次数15次,共计77.4万辆,召回数量比上一年明显减少。而2016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仅召回10409辆汽车,占比不到0.2%,较之上一年更是明显下降。

  相比较之下,在召回制度成熟的美国,召回是一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每年的召回量达到上千万。根据美国运输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美国共召回逾1780万件与运输相关的产品,涉及汽车、儿童汽车坐椅、轮胎及其他车辆设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与其他跨国车企相比,自主车企始终不敢放手对产品进行召回,这是对自己的产品品质缺乏信心的一种表现。汽车分析师张志勇也表示,汽车召回量的增长并不等于质量问题的下降,主动召回对车企而言并非一件不光彩的事,相反,主动召回正说明了其对产品品质的自信,而提前对“将发生”的问题进行干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车的安全性。

  逾5成缺陷汽车因气囊问题被召回

  高田“气囊门”所产生的影响仍在发酵,又有一大批汽车因高田的“死亡气囊”被召回。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69次汽车召回公告中,有17次涉及气囊问题。包括大众、马自达、丰田、奥迪、本田、讴歌、三菱、雷克萨斯、宝马、英菲尼迪等品牌在内的车企都先后因气囊安全隐患实施召回,召回汽车数量超过115万辆。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因气囊问题被召回的汽车总数约为284万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逾5成,其中因高田气囊缺陷引起的召回超过277万辆。其中,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是日系车企,在因高田气囊被召回的汽车中,约有78%为日系品牌;其次为美系品牌,约占17%;占比最少的是德系品牌,约占5%.

  高田安全气囊被召回的原因在于,部分搭载高田气囊的车辆副驾驶席气囊展开时可能发生气体发生器壳体破损、壳体碎片飞出等情况,可能伤及车内乘客,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高田气囊引发的安全事故频频被曝光,尤以2014-2015年为最。据悉,全球因搭载存有隐患的高田气囊而被召回的汽车已超过4400万辆,涉及车企超过13家。而在中国,安全气囊是2015年被召回汽车中涉及数量最多的。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26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老有所养,逝有所安——老龄化背景下的

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老人财富的增多及421家庭结构的产生,促使社会养老居住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更加重视精...[详细]

我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从市场角度我们将中国的疫苗市场分为三类,计划免疫类儿童疫苗、自费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每个细...[详细]

“十三五”期间高端医疗前景广阔,中国

1、产业背景近年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详细]

健康中国,体检行业酝酿千亿商机

专业健康体检是朝阳产业,未来将保持25%的速度增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健康体检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起步较...[详细]

外贸高压之下的华丽蜕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详细]

政策红利不断,变压器行业乘风而上

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是继城网、农网改造之后,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掀起的输变电设备需求高峰,其中HVDC工程增多,7...[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