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从顶层设计到重点任务,作出深刻阐述、周密部署。各地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上下风生水起。但也要看到,在一些问题化解的同时,另一些问题又露出苗头。比如,有的地方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慌了神,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上纠结不清,迟迟拿不出实质性的改革举措;有的地方为了尽快见到“去库存”的效果,不顾本地需求实际情况,通过信贷刺激等加杠杆措施来降低房地产库存。这些问题,既是认识方面的,也是操作层面的;既有落实不力的原因,也有盲目推进的因素。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认清、抓住主要矛盾,紧锣密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点一点攻坚破冰,真正做到“蹄疾”且“步稳”。
之所以要“蹄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走出眼前经济诸多困境、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库存过高,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国内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等,充分反映出当前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只有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更加突出出来,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才能抓住问题的“七寸”,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蹄疾”并不是要放弃需求侧,而是要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解决主要矛盾、紧锣密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景气环境。
同时要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一些“减法”还不可避免地涉及人和钱等利益问题,难度和要求都非常高,不仅要步子迈得快、迈得大,还要迈得稳,坚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避免短期化行为,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强行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同时,要把控好“度”,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防止用力过猛,过犹不及。
- 郑州将掷8亿全球揽才 单个项目最高扶持1亿
- 海外投资者: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红利惠及全球
- 多家理财公司涉非法集资诈骗 买线下理财当心骗局
- “门票经济”非唯一选择 “草原天路”切勿因小失
- 调查显示近六成女性愿为事业暂缓“二孩”计划
- 9000多位投资者弃购41只股票 券商捡漏1.
- 资源税全面改革方案出炉 7月份起试点水资源税
- 巴西总统弹劾案节外生枝 专家预计巴西经济明年渡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2亿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