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发布了《中国青年财商认识与行为调查》,此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90后(1991-2000年间出生)的大学生群体,采用线上调研和拦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筛选出有效样本4980个,覆盖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
此份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首份90后大学生财商报告指出,该群体理财意识勃发,但财商素养欠缺,普遍存在金融常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尽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青年人与理财的“亲密接触”开辟了一条捷径,但财商教育似乎没有“结伴同行”,使得青年人难免陷入误区。
报告显示,59.1%的90后认为不借贷、不欠债是最好的理财,而62.2%的则认为存在利率高与风险低并存的产品,此为两大明显理财误区。
但理财确实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普遍选择。报告指出,超六成的受访对象接受理财产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知晓度最高,而有四成90后大学生选择炒股理财,炒股成为该群体的首要理财行为。“股票跌的时候,上课的楼道里一片哀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陶建东述说其亲身见闻。
有理财经验并不代表高财商。报告显示,大学生对理财产品利率的期望值在2%-18%区间高度均衡分布,表明其对理财合理收益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导致选择上出现随意性均衡,说明大学生在理财常识方面还比较缺乏。
理财常识不足的大学生尚有“自知之明”。报告指出,90后大学生对财商教育需求明确,渴望学习理财知识与方法的占到83.4%。
大力推动财商教育已受到国家重视。2015年末,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有鉴于此,在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指导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蚂蚁金服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教育报等高校、机构、媒体在当天启动了中国青年财商教育公益计划,力争在未来使各种金融教育覆盖100所院校,服务1000万青年学子。
- 小微金融“台州模式”实现贷款精准营销
- 亚投行首笔融资花落巴基斯坦 将与亚行共同出资
- 江苏农村资金合作社倒闭 农户千万入股资金无法返
- 央行:5月起每月初对三家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
- 两大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 监管指标或将松动
- 渣打: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大
- 央行今开展1000亿逆回购 利率持平于2.25
- 印度互联网金融理念与基础赶超中国
- 营改增下的行业阵痛 金融业成“难啃的骨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