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当记者时隔四个月再度来到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复旦软件产业园大厦5楼时,眼前已是一家全新的餐饮企业,前台摆放的蝴蝶兰花团锦簇,暗示着新主人乔迁不久。
这幢高12层的甲级写字楼里入驻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尽管位于远离市中心的宝山区偏远地段,大楼的招商似乎并不受影响,而入驻企业更换也时有发生。在这个新生和速朽并存的时代,企业的进出本不是什么奇事,但5楼企业的这次改换门庭却另有深意。
很难让人相信,就在四个月前,5楼大半个楼层还是一家信心满满谋划新三板上市的钢铁电商总部——曾号称同业民企中排行第三的钢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款项未付,公司老总随后因债务纠纷被警方控制。出于对公司能否继续运营的担心,一时间所有客户都来讨票,这更让月度开票额度有限的钢云难以招架。
对此,钢云一位姓李的经理表示:“发票正常都是隔月开的,有时候发票有点多,一下子有几张开不出也是正常的,现在高层和财务也都能联系到。”他随后拨通了未在现场的公司中层负责人杨帆电话,对方给出“官方”回应:“我们正在重组过程中,具体信息不便透露,之后会成立新公司。”
但这样的回答很难让在场讨票的客户信服。据他们反映,正是因为原本负责联络的各地业务员无法联系上了才会赶到这里,这不太像是要成立新公司的迹象。与此同时,很多员工的工资和提成都已拖欠数月不发。
随后几个月中,记者多次拨打公司CEO朱志生名片上的手机号码试图联系,也一直无人接听。
融资野心:未上市先圈钱
私募从业人士指出两大问题:首先,私募基金必须以100万起投,而“稳健1号”宣传资料显示50万起投;第二,昶岳基金的宣传手段也涉嫌违规
尽管整个钢云如今已近乎销声匿迹,但在此之前,这家公司一度还是私募基金口中前景无限的新三板上市潜力股。
记者调查发现,华夏国投旗下的昶岳股权投资基金规定,私募基金的“合规投资者”必须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一是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二是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这一条与此前2014年开始实行的105号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华星耐磨钢有限公司双方各出资1亿元成立的合资公司,山东宝华和宝钢国际的法人同为姚林龙。宝钢国际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其实山东宝华作为宝钢股份的子公司,已经拥有实力强大的集团旗下电商平台欧冶云商的工作站点。在此背景下,其接手钢云电商平台之举很容易让人猜测是否是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之一。这又恰巧应和了此前昶岳基金工作人员推销时承诺的国企接盘。
至于钢云电商背负的债务解决途径,记者从掌握的一份文件资料看到,2015年3月,钢云电商与昶岳基金签署了一份8000万元的借款合同,前者以30%的股权质押给昶岳基金,预计2017年还清债务。
此外,钢云电商还有来自昶岳的股权投资。据昶岳基金业务人员介绍,该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持有钢云电商15%的股权,再加上借款质押的30%股权,昶岳基金总共持有钢云电商45%股权。
另一方面,“昶岳稳健1号”和“善投1号”最终实际募得资金并未公开。根据当时承诺的三种还款方式,依靠钢云收入和上市退出或已无望实现,剩下的只有并购和昶岳100%赎回。资料显示,昶岳基金目前的注册资本为1.2亿元。记者也曾多次致电华夏国投和昶岳基金,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
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
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熬过亏损期的平台甚至开始盈利。然而,钢云电商却因过度膨胀的野心以及承担了与实力不符的风险,最终资金链断裂
纵观钢铁电商行业,无论是老将抑或新秀,入局者无不具有深厚的资金实力。原因就是电商平台从创立开始便意味着不断烧钱,直到用户积累成熟,形成商业模式。而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这个过程要经历多久,企业能否撑到盈利的那一天。
钢云电商便败于烧钱模式。与钢云电商曾有业务往来的钢铁加工厂卢老板告诉本报记者,客户在米钢网上操作都是免费的。后者作为钢铁交易中间商不收取任何服务费,平台上的价格平进平出。
“这种模式明摆着是亏本的,因为还有过票的手续费、员工工资等需要支出,所以公司就一直处于烧钱状态。估计米钢网就是想把流量做大、吸引风投,最后融资上市,但现在还没融到足够的钱就已撑不住了。”卢老板说。
而钢云电商一直对外宣传的一站式钢铁服务平台在业内看来不过是新瓶装旧酒,遵循的仍是传统贸易商的套路。一位从业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的钢云模式是吹捧出的电商概念,实际没逃出传统钢贸商的做法——“毕竟套个钢铁电商的名义,人家就觉得你有实力,传统贸易商没什么实力。”
“其实这和电商平台没有什么关系,招也不是什么新招,做法和传统钢贸商一样。”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目前电商平台已有的代购模式是为上游企业集中采购货物,即收取企业的保证金后去钢厂下订单进货,平台监管持有货物并负责配送等,从中收取服务费。“这叫给别人放杠杆,平台自己要防范对方违约的风险。但钢云倒过来,它自己没有钱,就让别人给它放杠杆,收了别人保证金去代购,结果货物卖出自己拿了钱,填补平台上各项开销还不够花的。”
记者了解到,米钢网的核心用户大多是在钢云成立前就已经有业务往来的老客户。钢云的前身是朱志生创立的上海宝粤实业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早年积累了一定资源。据钢云电商老客户反映,其实搬到线上后和在线下时差不多,依然是和业务员联系,只不过最终成交改成在手机或者网上下个单,“有时我嫌麻烦,这个单也是让业务员下的。”
而当初记者在钢云电商总部现场采访工作人员时,也几乎没人清楚企业的运作模式或系统开发。一些人表示公司打算重新开始,一切还要听老板安排。
回顾钢云两年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朱志生步步为营的野心。钢云电商诞生于被称为“钢铁电商元年”的2013年,当时旗下已经拥有上海米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米钢商城。2014年9月,钢云正式开始线上交易,同时迅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而当时,国内运营和在建的钢铁电商项目也不过四五十家。
一份商业计划书显示,到2015年,钢云与业内龙头找钢网、钢银相比,虽然员工规模小了很多,覆盖区域和企业估值也远小于这两家,但日交易量已达1.3万吨,而当时找钢网、钢银日交易量在4万-5万吨。
2015年6月,钢云电商和招商证券签订了新三板上市保荐协议。同年,公司旗下又先后成立了江西钢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湖南米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根据规划,钢云电商在2016年销量增速会达到10%,全年线上交易量达840万吨,并实现盈利,到2017年有望突破1440万吨,预计净利润超过1个亿。
由于坚信钢铁电商市场的爆发性成长,钢云创始人为此下了重注。而这个行业趋势,他也的确没有看错:作为同行和竞争对手,行业老大钢银今年3月份时的日交易量已突破14万吨。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熬过亏损期的平台甚至开始盈利。然而,钢云电商却因过度膨胀的野心以及承担了与实力不符的风险,最终资金链断裂、引火上身,就如同一部电影里的经典名言:“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踏踏实实干,做与自己实力相符的事情。”这是一位经历数载沙场打拼的钢铁电商老将能想到的一句忠告。而这,或许可资国内更多“钢云们”镜鉴。
- 常州毒地事件影响持续:江山股份放弃收购常隆化工
- 银科控股成功挂牌纳斯达克 市值达8亿美元
- 陆家嘴重组拟109.3亿收购陆金发100%股权
- 南京银行去年净利增长24.8% 拟10转8派4
- 浪莎股份一季度获紫光集团买入 持股比例达4.0
- e租宝涉案金额581亿:丁宁个人用了15亿
- 蚂蚁金服估值近4千亿人民币 阿里高管仍绝对控股
- 工行总行691名干部中220名有亲属在系统内工
- 唐德影视一季报净利下降72% 范冰冰位列第十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