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冶金商会统计的130家民营钢铁企业销售收入1.27万亿元,利润-43亿元,由盈转亏,其中重点企业亏损16亿元。从亏损面来看,2015年122家民营钢企中亏损58家,亏损面达47%,近半亏损,同比增加28%,合计亏损更是从2013年的3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8亿元,再到目前的159亿元,亏损幅度增加高达103.8%。
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日前表示,钢铁协会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已连续12个月亏损。
“不少企业靠少提折旧摆平,会员企业钢铁主体折旧率从2004年平均9.31%下降到2015年的4.78%,若折旧率保持不变,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就已进入销售利润率为零的时代。”刘振江直言道,目前的销售利润率已降至-2.23%。
近几年商会统计的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平均利润显示,2010年吨钢利润高达100元,2012年56元,2013年64元,2014年68元,而到2015年则吨钢利润转为每吨亏损20元。
亏损面扩大,企业盈利进一步减少。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中盈利10亿元以上的有2家,较2014年减少3家,沙钢集团盈利18.97亿元,新武安集团盈利16.36亿元;盈利5亿元以上企业为5家,较上年减少6家;盈利3亿元以上企业减少5家,盈利1亿元以上企业减少13家。
国有大型钢企亏损更为严峻。全联冶金商会原专家组组长刘勇昌表示,对18家亏损额度较大的国有企业统计,2015年产钢1.6亿吨,钢铁主业亏损742.9亿,平均吨钢亏损462元。其中吨钢亏损超1000元企业达4家,最高吨钢亏损1431元。
刘勇昌指出,企业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平均负债率为83%,其中最高资产负债率高达96.5%。产能越大,亏损越多,负债越重,有的被迫成为“僵尸企业”。
全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也指出,应高度重视钢企普遍存在的负现金流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钢企亏损的原因仍是产能过剩。赵喜子建议,为化解产能,应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与此同时,内陆地区的钢厂相比沿海、准沿海和沿江地区已无优势,“僵尸企业”相比沿海沿江地区将逐年增多,也不再会是兼并重组的重点对象。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6年的钢铁市场是充满未知数的一年,利好与利空两方面因素将继续相互交织。
- 中国钢铁业去年亏损超千亿 企业被指以“自杀”方
- 我国钢价上季度涨逾三成 业内称要防产量失控
- 铝价反弹20% 国内关停产能开始“复活”
- 中钢协:钢铁行业主营业务去年亏损超千亿
- 河北将在全省范围实施钢铁特别排放限值
- 东北特钢连环违约 债市风险"盯上"产能过剩行业
- 钢铁业去库存提速:十多家上市钢企存货大降24.
- 国际钢市能否回春 我国再成关键
- 上市钢企愈挫愈勇 2016年产量计划依然坚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