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路径明确
《意见》提出了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四大任务,包括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挥沿海地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加快改革现有的贸易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加工贸易的创新建立更有利的环境。其次,加速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现在广东在试点,将来这样的管理模式应该向全国普及和推广。第三,今后对加工贸易的管理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的准入成本,让企业的效率能够提升。第四,在相关的政策配套方面,比如对于推进创新加工贸易方面,有条件的地方能够设立一些专项资金来支持。
《意见》针对加工贸易“留、来、转”三类情况明确了创新发展路径。上述负责人表示,“留下来”的要拓展内涵和外延。拓展加工贸易外延,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与服务贸易融合,与互联网融合,与智能化生产制造融合。“引进来”的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政策预期,同时,积极参与多双边规则和自由贸易区谈判,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经贸环境。“转出去”的,一方面,加快推动沿海加工贸易优先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研究制定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梯度转移的差异化政策;另一方面,强调发挥境外合作区平台作用,引导企业有序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政策有待细化落实
重视稳定加工贸易政策预期,完善政策措施是未来中国加工贸易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完善政策措施方面,《意见》明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对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提高承保和理赔效率。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各地区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抓好政策落实。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根据《意见》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优良发展环境。
对于具体措施,该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推广加工贸易行政审批改革,在总结广东省行政审批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动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完善重点敏感商品加工贸易企业准入管理;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推进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先行先试,适时研究扩大试点。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发展等。
未来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加工贸易中将有不少行业出现突破。张建平认为,中国的IT行业、家电行业、纺织行业、汽车行业在加工贸易的基础上实现自有品牌的突破。通过创立一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自有品牌,最终把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有机地融合起来。
- 国务院半月推两新政稳外贸 加工贸易新政落地
- 十二五货物进出口总值124.88万亿 增48%
- 人民币贬值短期利好出口 约20家公司国外业务增
- 四季度韩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 争夺中欧贸易支点:中远成希腊最大港口竞标者
- 上月外贸数据好转超预期 部分疑和虚假贸易有关
- 去年我国外贸总额超24万亿 时隔6年再现进出口
- 进出口总值2015% 出口明显好于全球主要经济
- 十多省份十三五申建自贸区 有省份建设方案已形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