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以及A股暴跌触发熔断机制两件大事使中国市场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外部市场不乏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势已成为今年全球市场最大风险之一。
人民币此轮下跌的确值得关注。虽然与去年8月11日“新汇改”时人民币连续3天贬值3%的幅度相比,1月4日以来人民币2天贬值0.44%的幅度并不突出,但不同的是,新汇改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收盘价与中间价点差缩小至20个基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价差明显收窄。而目前,“两岸”价差已持续扩大至1200个基点,离岸人民币仍有进一步走低的趋势。
目前市场最大的担忧,不仅是对强势美元重压下未来人民币走势的不确定性,更大的顾虑是中国央行是否会减少干预使汇市失去有力支撑。一名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即期汇率盘中触及6.52时,明显有大行入市支撑,或已触及央行心理价位。
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胡一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央行的确表现出减少人民币汇率干预的决心,更多由市场决定汇率走势,预计人民币汇率只是短期承压,中期仍将稳健。此外,正如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此前强调的,央行并未放弃对于汇率的适时干预,“这个干预的结果是使整个汇率的形成机制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向今后进一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更加平稳。”
在岸人民币收涨离岸继续走低日元意外受追捧
1月4日,不仅是2016年首个交易日,也是人民币外汇“夜盘”落地首日,然而在多重利空因素下,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大幅走低,不仅经历了8月11日“新汇改”后最大震荡,也屡屡刷新近5年来人民币汇率最低水平;1月5日,在岸市场终于实现收涨,而离岸依然处于震荡下行通道,6.65关口一度被击穿。
在经历“一夜惊魂”后,1月5日,在市场期待下,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终于以微涨收盘。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随着在岸市场收涨以及离岸继续走低,“两岸”人民币汇率价差已经扩大至1200点,再创8月11日“新汇改”后最大价差水平,引发套利盘大肆涌动。
越来越多的“套利客”将人民币转入中国境内,以赚取在岸、离岸汇率差。1月4日,伴随着人民币大跌,香港隔夜银行间拆借利率(Hibor)飙升3.26%至5.02%,涨幅创2015年9月29日以来最大。
“在岸、离岸人民币之间的差价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这一差距让公司可以进行套利,将流动性带回中国在岸市场。”渣打银行债券策略师BeckyLiu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一名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员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套利盘近日又开始蠢蠢欲动,“两岸”超过1000点的价差无疑会刺激套利盘出现,进而再次加剧在岸市场贬值压力,市场现在最为关注的是6.55整数关口能否有效阻挡看空势力。
与此同时,人民币预期疲软造成的外溢效应,也引发全球市场关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比想象中敏感得多,”花旗私人银行主管DavidBailin昨日表示,人民币持续贬值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隐患。1月4日受人民币大幅贬值影响,全球市场股市、汇市均出现明显波动,但这一趋势在昨日已得到明显缓解。1月4日,印度卢比对美元大幅下滑0.7%,创近1年来最大跌幅;而昨日,印度卢比对美元仅微跌0.09%。此外,日元作为传统的避险货币之一,近两日则明显受到追捧。
easy-forex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触及4年来低点引发的不安情绪促使交易商买入日元避险”。目前,日元对美元攀升至11周高位,对欧元亦触及4月来最高。
央行从未放弃干预
昨日,有报道称中国央行入市干预以提振人民币,通过大型国有银行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
一名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员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即期汇率盘中触及6.52时,明显有大行入市支撑,或已触及央行心理价位。
央行是否仍将干预外汇市场以及未来将如何干预?这成为自去年12月初人民币连续下跌以来,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市场认为央行再次成为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在报告中表示,“新汇改”时,市场普遍认为,市场本身的风险大于央行调控中间价的风险。而1月4日央行意外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后,市场对央行汇率政策的恐慌情绪上升,期权隐含波动率曲线在短端出现倒挂,显示市场认为央行再次成为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
“虽据测算央行有足够实力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但近期央行态度的边际变化需持续关注。”王涵说道。
中金公司在昨日报告中亦提出,政策不确定性抬高风险溢价,使人民币短期承压。
然而,正如易纲在人民币纳入SDR吹风会上所强调的,央行并未放弃对于汇率的适时干预。
“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正常双向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这种波动超过一定的幅度,或者说有一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讨论的国际收支发生异动的情况下,或者是国际资本流动发生异动的情况下,那么央行还会果断地进行适当的干预。”易刚说道。
- 人民币贬值趋势未变 上市公司加速去外债
- 人民币对SDR一篮子货币有升有贬或将成为常态
- 人民币两岸汇差扩至新高 预测12月外汇占款负增
- 深圳股权投资机构3年翻10倍 创投和创新共振
- 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转型 降准或将在春节前
- 中国央行向货币市场注资 澳元加元反弹
- 油价低谷反提价 石油王国沙特如何考虑?
- 14家公司修正年报业绩预告 5只业绩上修股迎来
- P2P平台业务进入调整期网贷业或将现“二八分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