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短期不可能出现根本性好转,即便有所好转,对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来说,也无法马上摆脱困境,多数钢企仍然会在寒冬中度日。随着冬天的到来,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度过寒冬,成为钢企必须解答好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内在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均有所下降。特别在高端领域,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完全不相符的。更多情况下,我们仍然满足于中低端的数量累积,做数量上的全球第一,而没有争质量上的全球第一,以至于当经济出现问题时,钢铁行业很容易受伤。
尽管钢铁企业也都在纷纷采取自救行动,如部分钢企开始将目标从国内转向国外,但实践证明,在粗放型发展已成定局,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营销目标的调整,带给钢铁企业的也只能是满足数量需要,而非质量要求。国际市场需要的,并不是普通钢产品,而是高端钢产品。而这又恰恰是中国钢铁行业的软肋。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能以价格取胜的话,今天的中国钢铁业,不仅没有能力打价格战,即便想打,国际贸易规则也会对其做出严格限制。
中国钢铁行业目前出现的这种状况,说明钢铁行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以及发展理念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盲目二字,成为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这种盲目,不仅在钢铁领域存在,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如盲目发展房地产业,也可以说是带来钢铁行业“盲目”主旋律的主要原因。正是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带来了钢铁行业的虚假繁荣,最终让钢铁行业进入了一个无序的发展阶段。钢铁行业的产能,也在调控中越调越高。而地方政府则在品尝“土地财政”的同时,也把目光死死盯住了钢铁行业。
不久前,中央提出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钢铁行业无疑将成为这项改革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前提是必须对出现问题的原因搞清楚。而这其中,如何减少盲目性,则是最关键的原因。要知道,供给侧改革同样需要防止“盲目性”的问题。因为,改革尚未启动,从上到下就已经动辄都是供给侧了。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会出现老伤未好、新伤又现的问题。
钢铁行业出现今天这样的困局,是“盲目”造成的,解决钢铁行业的问题,更不能盲目,不能再因为盲目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譬如国企在钢铁行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消除国企重量不重质的问题、如何消除国企在决策方面的盲目和冒险等。
- 钢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大型钢企减产效果被指不理
- 研究机构:今明两年全球钢材需求将回落至2%和0
- 今年我国钢铁消费预计6.68亿吨 20年来首次
- 国内钢厂2016年或现倒闭潮 需求下滑加剧产能
- 2016年钢材需求预计继续下滑 楼市不景气是重
- 2016年钢材需求预计继续下滑 楼市不景气是重
- 石墨烯低端材料无技术含量 或应做高端应用
- 国内钢铁过剩产能或超3亿吨 大型钢企减产不佳
- 钢材需求量20年来首次下滑 需求量将同降4.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