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实现资源互补
据悉,此次重组的两个企业都是业内的龙头企业。其中,五矿集团是以金属、矿产品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227.57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198位,在金属类企业中排名第四位。中冶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
从经营的范围上看,五矿集团的业务覆盖面明显大于中冶集团,但二者业务互补性较强。中冶集团在国内传统冶金工程市场居领先地位且拥有先进的冶金设备制造技术,而五矿集团旗下则拥有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等多个板块,合并后双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亦能降低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中冶集团和五矿集团的战略重组是国企改革顶层文件发布后,央企兼并的第一个大动作,后续还会有若干家国企走上兼并重组的道路。日前出台的国企改革文件顶层方案已明确提出,将逐步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国企兼并重组的脚步正逐步加快。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兼并重组并不少见。“但此次中冶集团变身为子公司,被五矿集团完全吸收,这样的方式在过去的案例中并不常见。”国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
在祝波善看来,按照以往惯例,国企重组时由于涉及到人事等问题,一般都是强强联合的方式合并,除非是企业经营惨淡,甚至资金流出现问题,才会让一家成为另一家子公司。如今,五矿和中冶的经营状况并未出现大的问题,采用“子公司”方式,应该主要是考虑到两家企业未来将调整主营产业结构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数量过多、产能过大、产量过高的钢铁业出现种种弊端,特别今年前10个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接近50%,钢铁业重点地区河北省钢铁业亏损面高达60%,让产业变革已不得不为。”祝波善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矿业外,中冶集团的主营业务为钢结构生产,在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且钢铁需求趋弱时,中冶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而五矿的业务更广泛,将中冶收入囊中后,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版图调整两家企业的重心。”
帮助企业走出寒冬
近年来,举步维艰的钢铁、矿产行业亏损面逐步扩大,不少企业都在尝试转型,但也遭遇重重困难。
而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中冶集团和五矿集团,它们的资产体量相对较大,转型难度比一般企业更大,而通过这样的并购方式,转型的难度也将有所减低。“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合并重组,将实现企业不良资产的整合,以中冶集团为例,中冶集团拥有不少大型钢厂,但由于行业普遍低迷,钢厂能接到的订单并不多,而合并重组将试图解决这些钢厂的出路。另一方面,此次合并打通矿产和炼钢产业链,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祝波善说。
另一方面,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的战略重组,也被质疑是否会带来行业垄断问题。“考虑到此次合并的两家企业所处行业大多产能过剩、整体形势低迷,很难形成真正的垄断,走出寒冬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祝波善说,“现在钢铁、矿产、煤炭等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失控、效率不高、投资成本巨大所致。通过央企重组并购,可以整合这些行业上的国有资本,调整产能结构。”
- 中冶集团整体并入 五矿集齐8个上市平台
- 中冶整体并入五矿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走到一起
- 上海物贸连续造假被查 再丢五亿存货
- 包钢集团辟谣减产减员 警方已抓捕六名造谣嫌疑人
- 技术指标拟失守 铜博士12年来最潦倒
- 10家铜企倡议2016年减产35万吨 对价格影
- 江西铜业副总经理称:未来将不排除加大减产力度
- 山东钢铁巨亏之下高层将大换血 剥离劣质资产求转
- 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发公开信宣布将会减产减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