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10家铜企倡议2016年减产保价 压缩35万吨难有实质作用

冶金材料  2015-12-2 9:08:0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在有色金属寒冬中,减产保价已经是一种趋势。继稀土、锌之后,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中国的大型铜企正计划减产自救。

 

  在有色金属寒冬中,减产保价已经是一种趋势。继稀土、锌之后,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中国的大型铜企正计划减产自救。

  12月1日,国内10家主要铜生产企业联合发出倡议,为应对极端市场困难的局面,2016年将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及在未来采取其他措施维护铜产业健康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倡议书显示,10家企业包括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

  行业龙头抱团减产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相关减产的消息是在上周四的一次闭门会中提出,但是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提出2016年将精炼铜减产逾20万吨。

  在之后的11月28~30日,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会议,对于在2016年的限产有了更为明确的计划。

  在该会议上,参会的10家企业就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达成共识,为统筹兼顾企业短期利益和行业中长期利益,决定短期内先关停亏损产能;中长期内,为避免重蹈其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全行业亏损的覆辙,将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决定未来几年不再扩大产能。

  不过,在我的有色网分析师王宇看来,相比在产能方面的共识,铜冶炼企业在产量方面的缩减,将直接影响到市场供需,显然更值得各界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10家铜冶炼企业所发的倡议书中提到:各企业一致同意,2016年将采取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西铜业了解到,参与此次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减产的10家铜企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70%。

  这些行业大佬的减产念头,源于铜价的急剧下跌。2015年以来,国内外市场铜价跌幅接近30%,创6年半来的新低,国内铜生产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

  面对铜价不断创下新低的不利局面,作为行业龙头的江西铜业,联手铜陵有色等十家铜冶炼企业,以维护铜行业的健康发展。

  江西铜业董秘黄东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主要铜企达成联手减产协议,主要是因为当前铜价异常低迷,市场价格已经背离了行业的基本面,希望通过减少产量,让铜能卖个好价格。

  实际效果有待检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铜产业类似的锌在价格跌至6年低点之际,国内主要的锌冶炼商已于11月20日发布倡议书,计划减少2016年精锌产量50万吨。

  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锌冶炼商联合减产规模接近国内精锌年产量的10%,短期内将会对国内锌价有明显支撑。

  事实上,受减产消息刺激,11月2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锌收盘报1566美元/吨,上涨1.8%,创10月9日来最大涨幅。

  对于减少产能是否可以带动铜价回归理性,黄东风表示,减少35万吨的产量对铜价的走势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

  但要注意的是,工信部早前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精炼铜产量796万吨,同比增长13.8%。相关机构认为,2015年的精铜产量可能在710万~720万吨。

  一位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明年的精铜产量应该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即便减少35万吨的量,也只占企业总产量的5%左右,对价格影响将会有限。

  不过,相比限产计划,收储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黄东风也表示,国内铜价已经跌至谷底,铜作为国内非常短缺的资源,希望国家采取收储措施。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日前向发改委提议,要求政府买入铝、镍,以及钴、铟等稀有金属,以消化过剩产量。而一位不愿具名分析师认为,当前精铜并不适宜收储,在供需明显过剩的情况下收储,效果将会更加明显,但现在的市场只能说是饱和,在这种情况下,明年的铜价重心还会下移。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24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