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网贷315首席学术顾问邓建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银行的存管模式是指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托管,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银行开户存钱,但是这种模式下,P2P企业仍然有可能接触到资金,因此,考虑到风险问题,P2P企业与银行直接签署存管协议是大势所趋。
民信贷总经理唐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真正接入银行存管的平台仅有数家。但P2P行业接入银行存管是发展主流,平台应积极与银行进行相关业务接洽,并启动配套的程序开发和调整,积极迎接P2P监管时代。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徽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17家银行推出P2P平台的资金合作业务。
“未来监管方面应该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性做法,而是为P2P平台提供一定的窗口期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平台与银行直接签署资金存管协议。”邓建鹏表示。
实际上,继《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后,互联网金融各个领域的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市场对于P2P行业监管细则出台的呼声渐高。
邓建鹏认为,一般情况下,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到汇总和修订大概最快需要1个月至2个月的时间,因此,初步判断,监管细则今年年底前难产的可能性加大。
对此,邓建鹏认为,监管细则如此难产,也是有原因。一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较快,在不断的分化组合,包括部分P2P公司谋求转型,如将平台归入普惠金融部,或者从过去的散标投资变成固定理财收益,因此,政策制度上也需要随时跟进进行调整,这无形中也拉长了政策制定的时间。此外,由于P2P平台发展迅速,目前有3000多家,而我国监管资源非常有限,因此,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政策制定的难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监管细则仍在反复修改和打磨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P2P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在监管的真空期,对于P2P企业来说,“怎么活”是否比“活下去”更重要呢?
唐武表示,《指导意见》出台后,P2P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速,加之经济下行,资本遇冷等问题,行业驶入优胜劣汰的岔路口。对大多数平台而言,如何调整步伐应对洗牌成为首要问题。
- 全国“堵城”济南居首 太原路况较好排列第32位
- 北京通勤族每月"拥堵成本"达808元 居全国之
- 全向移动自动焊接机器人将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 中国中铁将联合参与高达100亿元匈塞铁路项目建
- 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仅限3国企 408亿市场争夺
- 高端餐企调整成效初显 回暖恐后或劲不足
- 医疗机器人千亿级市场在望 将到产业暴发临界点
- 长江经济带或推进港口物流整合
- 养老新政策力挺医养结合 信息化存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