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5月,全球前十大药企之一阿斯利康拒绝了辉瑞1200亿美元(约合7665.8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要约后,这家美国公司一直没有放弃收购一家美国之外的医药巨头。
辉瑞首席执行官IanRead曾多次抱怨美国繁重的税收制度不利于辉瑞的发展,如果成功收购艾尔建,辉瑞就能将业务迁到税率更低的爱尔兰,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而艾尔建旗下拥有眼科、神经科学、医学皮肤科、医疗美容方面的药物以及器械的产品线,并且正在寻求生物制药领域的机会,对辉瑞的产品线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新的辉瑞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药公司,合并后公司的销售额将超过600亿美元(约合3832.92亿元人民币)。不过,在2016年第四季度前,这家公司或许会决定是否进行拆分。
这不算什么令人惊讶的消息,对跨国药企来说,现在早已过了盲目追求规模效应的时候了。相反的,近年来跨国药企纷纷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从多元化转向主营业务,更专注自己的优势。事实上,随着研发与人力成本的上涨,非核心业务会拉长销售占线,导致利润回报率降低。一个小而精的企业不仅更能节约成本,分散风险,在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效率也将更快。
此次欲收购的艾尔建就是典型的例子。去年11月全球仿制药巨头阿特维斯以705亿美元(约合4791.1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艾尔建,合并成为新艾尔建公司,又在今年7月以405亿美元(约合2587.22亿元人民币)出售了旗下仿制药业务,最终成型的专注品牌药创新药的新公司。
Read在最近一次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加强公司的创新研发部分将使公司稳定的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更平衡,尤其是在有可能拆分公司的前提下。”
辉瑞已经在调整旗下各业务的联系并且加强创新投入了。上个月底,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还和上海交大-耶鲁联合生物统计中心签署了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备忘录,更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据了解,辉瑞每年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超过70亿美元(约合447.17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7月,辉瑞共有84个正在进行中的研发项目。这些项目涉及肿瘤、心血管与代谢疾病、免疫炎症、神经精神与疼痛、罕见病和疫苗六大疾病领域,含有小分子、生物制剂、疫苗和基因疗法等各种医疗途径的新药研究与开发。
“我们对合并传闻不做评价。不过总体上讲,辉瑞近几年来一直是在市场上一个积极的并购者,今年辉瑞并购赫升瑞花了170亿美元(约合1085.99亿元人民币),并且动作非常快,整合工作已经开始了,中国也非常顺利,员工大会已经开了,我们中国的整合工作今年基本上就能结束。”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表示。
有分析人士认为,鉴于艾尔建和辉瑞某些产品线的重叠,这些被加强的主营业务可以独立出来,剩下的也可以再收购一些业务相近的公司进行壮大,最终分离成两家不同的企业。
- 海正辉瑞业绩大幅下降 一年两换CEO
- 辉瑞与艾尔建合并后将成全球最大药企
- 辉瑞1600亿美元并购艾尔建 缔结巨型航母
- 安徽等多省严控用药 艾迪注射液销售面临考验
- 华西医院否认拒绝中成药:表示相应药品不欠缺
- 东阿阿胶将再提价:驴皮供应紧张
- 万艾可全球总销量下滑10% 白云山伟哥叫板辉瑞
- 丹麦诺和诺德中国裁员累计130人 跨国药企进入
- 白云山金戈叫板伟哥: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