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估值下跌六成
昨日,盛和资源披露了重磅重组方案,公司拟以8.53元/股非公开发行合计约3.30亿股,并支付现金约2.22亿元,合计作价30.39亿元收购晨光稀土100%股权、科百瑞71.43%股权及文盛新材100%股权;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持有上述三家公司各100%股权。
晨光稀土曾欲二次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早在2012年,晨光稀土拟借壳S舜元,但该方案随后遭到股东大会否决并引起纠纷。之后,晨光稀土于2013年迅速“改嫁”银润投资,然而,该重组也因重组方涉嫌被立案稽查等最后也不了了之。
两次未果后,晨光稀土重于选择“委身”央企盛和资源,在这三年期间,最大的变化非估值莫属。据本次重组预案披露,以2015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晨光稀土100%股权作价约13.2亿元。而在2012年拟借壳S舜元时,晨光稀土的价格高达33.4亿元,次年,“改嫁”银润投资时,晨光稀土的作价为13.11亿元。这意味着,在三年的时间里,公司价格从33.4亿元下跌至13亿元,跌幅高达60%。
从评估方法来看,晨光稀土首次采用了收益法评估,第二次采用了资产基础法评估,第三次又采用了收益法评估。但需指出的是,即便第二次是用收益法评估,晨光稀土的估值也已下跌至14.75亿元。
探究估值骤降的原因是行业冷暖的变迁。据查,稀土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最近5年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2010年以来,稀土价格开始呈现持续上扬,进入2011年,更是呈现快速飙升的态势,并在2011年中达到历史高点,主要稀土金属的价格均较年初上涨200%以上。然而,2011年下半年以后,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持续萎缩,加之受上半年稀土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的影响,稀土价格进入长达数年的持续下行轨道。
回头来看,在收益法评估下,晨光稀土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顺应上述行业冷暖的变迁,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33亿元,次年大幅下跌,如今再度下探至13亿元左右。
国家收编稀土资源
晨光稀土三度谋求上市的案例还透视出,国家对稀土资源整合的决心。
在前两次重组案例中,晨光稀土选择的对象均为民营资本。如今,在盛和资源的收购案例中,交易完成后不会导致控制权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实控制人仍为财政部,晨光稀土实际控制人黄平将会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以此来看,晨光稀土屡次抢滩资本市场选择的对象从最初的“民企”到现在的“财政部”,重组方式从此前的借壳到被收购,均预示着晨光稀土最终选择将被国家收编。
这一系列运作的背后是近年来国家对稀土资源整合的决心。据查,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初,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2015年初,在工信部的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六大稀土集团为核心,在2015年底前整合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整合完成后将有利于规范稀土开采、生产和流通环节。
一位大型券商行业研究员认为,从近几年密集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意在适当限制稀土矿山的开采数量,引导稀土矿山开采及冶炼分离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加快稀土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如此,未来稀土行业的整合还将继续。
- 四上市公司或其关联方环境违法被曝光
- 上海高桥石化搬迁进展:中石化望求500亿补贴
- 阜新矿业原董事长被双开 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 亚洲最年轻富豪陷困境 恒鼎实业甩卖资产无进展
- 中石油开通微信微博 中石化留言称你终于来啦
- 汉能英国市场遭受打击 宜家宣布终止英国销售合同
- 神华证实王品刚去世 中央巡视后多位管理层被调查
- 中海油康菲溢油案一审宣判:原告获赔168万
- 投行指责兖州煤业专储金锐减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